夫妻双方债务和抚养权没有达成一致的,一方可以向对方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离婚,让法院对抚养权和债务问题进行分割;一般来说抚养权的归属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出发,例如:两周岁孩子一般归属于女方;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共同承担。
双方对抚养权有争议怎么办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应当注意的是: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双方对此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另行起诉。这是因为:这一在新情况下提出的诉讼请求,不涉及原离婚案件的离婚问题和夫妻财产的处理问题,而是出现了处理原离婚案件之时不存在(或已解决)的子女抚养方面的新情况。因此,它不是原离婚案件诉讼程序的继续,也不是对原离婚案件子女抚养问题的判决、调解协议错误的纠正,所以,应当作为新的案件另行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债务和抚养权有争议协议不成要怎么处理
486人看过
-
抚养费和抚养权的争议
222人看过
-
共益债务的争议处理方式
184人看过
-
抚养权争议中孩子被抱走后处理方法
453人看过
-
怎么处理抚养权的争议官司
68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争议:男方与女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369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抚养权的争议解决方式及怎么处理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5对抚养权有争议,法院以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确定抚养权归属,要综合双方实际情况考虑。关于抚养权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情况: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
-
离婚协议中债权与债务的处理方法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06债权债务抵销协议,双方需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该协议符合法定形式,不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形即为有效,受法律保护。基于债权债务抵销的特殊性,一份有效的债权债务协议,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抵销人与被抵销人之间互负债务、互负债权,且均为合法存在; 2、抵销的债务,必须是同种类的给付; 3、必须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4、双方适用抵销的债务,是能抵销的债务。
-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有争议的后来有争议应该怎么处理抚养权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9一般的离婚程序,先由双方协商,如果离婚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抚养费等协商一致的,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持一份,一份递交婚姻登记机关并办理离婚手续;如果协商不成的,一方可向另一方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离婚。
-
债权和债务的处理:甘肃在线咨询 2021-01-24双方确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共同债务,任何一方如对外负有债务的,由负债方自行承担。(/____方于__年__月__日向×××所借债务由__方自行承担……)
-
抚养权争议争执法官的调解处理程序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1法院当天依法立案,法官在了解案情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于当天下午便约双方前来协商,法官着重做调解工作,希望通过调解尽快解决纠纷。在于被告谈话期间,法官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大方向,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考虑到孩子的前途,不断激发双方当事人的爱儿之情。被告看到自己的现状,又加上在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下,最终同意了原告的请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随后,法官当即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当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