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机多吐钱取走,根据所获金额不同有以下三个量刑档次:
1、个人盗窃公私财额较大,以1千元至3千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个人盗窃公私财产数额巨大,以3万元至10万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个人盗窃公私财产数额特别巨大,从30万元到50万元开始。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立案前已退钱怎么量刑
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已经退款是可以要求从轻处罚的情节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条第三款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ATM“慢性子”取钱人走了才吐钱
274人看过
-
解决取款机多吐钱的方法是什么?
393人看过
-
打砸取款机怎么量刑
487人看过
-
吐钱取走的多长时间会受到怎样的刑罚?
376人看过
-
银行取款机取到假钱怎么办
223人看过
-
取走多少钱警方才立案
23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取款机多吐钱取走会怎么量刑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31取款机多吐钱取走的量刑: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至三千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
取款机吐钱判多少年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2量刑标准: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至三千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该
-
偷走存折并取走钱怎么量刑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0一、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二、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10000元以上不满1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三年至
-
取款机遗失怎么量刑?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5用他人在取款机上丢失的银行卡取款,可以构成盗窃罪。数额较大的,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遗产怎样才能办理存款取走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1遗产存款被一方取走,其他继承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取走存款的人归还重新分割遗产。人民法院对故意隐匿、侵吞或争抢遗产的继承人,可以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