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解除原因有两种。根据原因的不同,解除的时间也不同。
取保候审后,经过对案件的侦查,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在届满时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对于取保候审届满后需要继续采取强制措施的,可以进行变更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后可以判缓刑吗
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点,但不是必然,几率多少是不好说的。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期间,公检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而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后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但最终判决结果,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解除取保候审押金退回得多长时间
125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最长多长时间,取保候审之后多久结案?
234人看过
-
取保候审要多长时间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是多久
219人看过
-
解除取保候审多长时间进行行政处罚
175人看过
-
醉酒驾驶取保候审多长时间解除,取保候审的办理程序
339人看过
-
取保候审解除的时间是多久?
375人看过
刑事诉讼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 更多>
-
取保候审后100%会判刑吗,取保候审后多长时间可以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30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一般不会再收审
-
怎样解除取保候审呢?怎么判呢?多长时间解除取保候审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9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
-
取保候审的解除时间限制是多长?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20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解除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解除情形包括: 1. 如果已经查明被取保候审的人无罪,则可以解除取保候审。 2. 如果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则可以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
-
办完取保候审手续以后,取保到解保多长时间?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4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解除。《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
-
取保候审最长时间多久,取保候审最长时间多长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9取保候审时间最长是一年。 一、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数额由办案机关决定,最低不低于一千。《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第八十三条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一千元。具体数额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 二、只要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在变更、取消强制措施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