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特困供养人员可以享有的救助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等。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十五条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
(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三)提供疾病治疗;
(四)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
特困人员供养应当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
社会救助项目
1、城乡低保救助。(1)城镇低保:保障人均月收入低于180元的城镇居民家庭基本生活;(2)农村低保:保障农村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和因灾、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00元,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居民。
2、农村五保户救助。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给予救助。
3、自然灾害应当救助。对因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受灾群众实行紧急转移及生活救助,组织和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
4、城乡医疗救助。对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和肝硬化等大病,且患者年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难以承担医疗费用并已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灾户等贫困者,给予适当的医疗补助。
5、助学救助。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低保户或特困户子女,实行“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书本费,适当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制度;对高中阶段的特困生,实行助学制度;对考入高等院校、品学兼优的特困新生,实行一次性奖学金制度。
-
低保户和特困供养人员是否有权申请医疗救助
376人看过
-
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哪些
245人看过
-
什么是特困人员供养
416人看过
-
特困供养的形式有哪些
239人看过
-
长春市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供养标准830元/人/月
314人看过
-
国家对老年人的特困人员有什么供养制度?
404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书号码是多少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8特困救助证一般是指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颁发的证明。
-
低保户和特困供养人员能申请医疗救助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2-27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提供的专门的帮助和支持。 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使经济困难群体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是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均可以申请相关医疗救助。 所以,低保户和特困供养人员可以按照相关的规定申请医疗救助。
-
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2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确实困难人员的基本生存问题,同时也使该困难群体有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保障。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 (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三)提供疾病治疗; (四)办理丧葬事宜。 也就是说,对特困人员的供养不仅包括保障基本的生活,还包括对疾病的治疗,甚至包括丧葬事宜。
-
国家对低保户三无人员有特困救助政策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12三无人员补助标准 1、解决三无人员住房问题; 2、“三无”人员患大病时可申请大病医疗救助,患常见病时实行门诊打卡救助,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三无人员可享受“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含中专)和考取大学的“三无”对象由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从社会救助资金专户中给予一定资助。 4、“三无”人员自然减员后,由丧事承办单位持相关证明到当地民政部门领取1000元丧葬补助金。 5、资金补助:
-
国家对就业困难人员有哪些优惠政策?哪些人员可以享受就业困难人员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安置公益性岗位等办法和途径,对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包括:(一)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二)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三)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四)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五)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