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债务法核算的关键是确定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主要产生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不同,除此之外,该准则又规定,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可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企业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可抵扣亏损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例:甲公司于2006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经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经营亏损。假定2007年及以后的年度会计利润均为1000万元,没有其他调整事项。经营亏损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如下:
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会计利润-400010001000100010001000
应纳税所得额-40000001000
弥补的前期亏损01000100010001000
未弥补的前期亏损0300020001000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转回40001000100010001000
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转回1000250250250250
1.2006年亏损发生时:
会计利润为:-40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0×25%=1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O-(1000-0)=-1000(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0(-1000)=-1000(万元)
净利润=-4000-(-1000)=-300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00
贷:所得税费用10000000
2.2007年度可抵扣亏损转回时:
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1000=0(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0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1000×25%=250(万元)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7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250万元
递延所得税为:0-(750-1000)=250(万元)
所得税费用为:0-250=250(万元)
净利润为:1000-250=7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25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000
2008年至2010年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与2007年的处理是相同的,至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0.
2007年到2010年的累积净利润:750×41000×(1-25%)=3750(万元)
3.如果2007年实现会计利润5000万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4000=1000(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1000×25%=250(万元)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4000×25%=1000(万元)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1000万元
递延所得税为:0-(0-1000)=1000(万元)
所得税费用为:2501000=1250(万元)
净利润为:5000-1250=37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125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000
4.如果2008年又发生了亏损,企业在2008年12月31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发现在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期间内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全部实现,对于预期无法实现的部分,这时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同时增减当期所得税费用。
至2008年底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1000-250=7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75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00
5.如果2008年企业亏损500万元,2009年企业亏损1000万元,但在2009年12月31企业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后续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这时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则: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50万元。
2008年、2009年亏损,应当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为1500×25%=375(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1250000
贷:所得税费用11250000
需要注意的是,可抵扣亏损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弥补的亏损。企业在确定可抵扣亏损时,一定要与税务部门沟通,取得税务部门的认可。确定与可抵扣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其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在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部分可抵扣亏损时,应考虑以下相关因素的影响:
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是否会因以前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而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是否可能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抵扣亏损是否产生于一些在未来期间不可能重复发生的特殊原因;
是否存在其他的证据表明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在确认与可抵扣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在可抵扣亏损到期前,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估计基础。
-
个人所得税的亏损弥补
406人看过
-
企业所得税亏损的定义
127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359人看过
-
合并申报企业所得税如何处理亏损
320人看过
-
房租抵扣个人所得税怎么办理,房租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标准
361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不同项目所得可否盈亏相抵?
58人看过
会计处理是指企业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变更。 会计处理方法一般也称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量方法,会... 更多>
-
所得税季度亏损申报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6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2015年版)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1号)填报说明第五条的规定,(一)7.第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
亏损所得税可以填写负数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6本月利润亏损当然如实填写,是多少亏损利润总额就是多少亏损,最后的所得税填零,利润是负数就不用再乘所得税率啦,所得税率那一栏按照税率多少填多少,最后的所得税额就是零,不会是负数的。因为税务局不会倒欠你所得税的。所以“税管员怎么说利润总额不能填负数”是错误的,应该是“应纳税所得额”不能为负吧。亏损的利润经过税务局审查通过后可以留抵后5个年度内的利润盈利,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5年内如果企业有利润,可以冲抵
-
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审核管理办法第3条河南在线咨询 2022-09-11人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弥补期限连续计算,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一)纳税人用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超过税法规定期限的亏损不能弥补。(二)纳税人可用税前应纳税所得额弥补的亏损额,是指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收法规规定核实调整后的亏损额。(三)对税务机关检查核增的应纳税所得额,纳
-
亏损企业所得税怎么申报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3企业所得税,本月盈利,但是总的亏损,本月不用缴税。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收入总额扣除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纳税调整项目之后的余额。对于企业所得税按季分缴的情况,季度结束提交报表后,如果本年累计利润是亏损的话,是不用交税的,和本月的盈利或亏损没关系的。对于按月分缴的情况,和按季类似。例如:此题中虽然7月赚了5万,但是等到8月申报的话,如果报表显示到7月底累计利润亏损的话,也是不用交所
-
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是什么意思,企业所得税中的弥补亏损是什么意思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是指企业近5年来有发生亏损的时候。所谓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指在会计处理上,如果上年的净利润为负(或以前各年的净利润总和为负),本年的税后净利润要首先弥补掉这部分亏损,才能作为可供分配的净利润,来计提公积金、公益金或者分红。亏损的界定如果当年按会计准则计算的本年利润为负数,即为会计上讲的“亏损”,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