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民法和刑法能否被视为实体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3 00:40:05 195 人看过

是实体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最新民事诉讼法民法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任何实体上的权利都要通过诉讼上的程序来实现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规定了在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当事人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就应当依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通过诉讼法的程序来维护自身利益,二者相辅相成。简单比喻,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是舟,诉讼法是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9日 18: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保证相关文章
  • 拘役是否被视为实刑之一?
    拘役不属于实刑,实刑是指民间说法中需要实际在监狱服刑的刑罚。拘役的执行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一般是在看守所、拘役所执行,不同于在监狱服刑。同时,拘役期间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也可以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因此也不属于实刑。拘役不属于实刑。我国刑法没有对实刑作出有关说法,实刑属于民间说法,一般来说需要实际在监狱里面服刑的刑罚的叫做实刑。犯罪的危害程度较轻并且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较小,对犯罪分子适用拘役,拘役的执行,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一般是在看守所、拘役所执行,不同于在监狱服刑,同时在拘役期间,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也可以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故不属于实刑。拘役是实刑吗拘役属于实刑,具体原因如下:1、因为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实刑就是指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拘役期间要组织参
    2023-06-30
    252人看过
  • 最新法规下,认罪犯是否能被判缓刑?
    不认罪,是没有判决缓刑机会的。因为判决缓刑的条件之一就是有悔罪表现,不认罪当然不会悔罪。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量刑两年能判缓刑吗?不一定。符合缓刑条件的,才有可能判缓刑,不符合条件的,不会判缓刑。检察院量刑建议两年,如果并没有建议缓刑,那仅仅从这个建议量刑中是无法判断能否缓刑的。要结合具体的罪名,危害后果的程度,社会危害性,以及前科累犯的情况。
    2023-07-02
    477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一、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什么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依照法律
    2023-03-23
    321人看过
  • 被依法拘役能否探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的规定,拘役判决生效后,在押人中的家属即可到看守所探望。但亲友探视需要遵守看守所的规定,按照流程进行探视,在实践中,亲友探视的通常需要注意以下情况:1、根据刑法规定,判据拘役的,罪犯每个月是可以回家一至两天探亲的,但现实执行情况堪忧,几乎没有看守所、拘役所等或执行这个规定。其后果,就是亲友不得不到看守所进行探视。2、亲友可以在什么时候探视,各地的看守所的探视规定不同,有的看守所是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探视,有的看守所是在收到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后,才可探视。所以可提前电话和看守所联系,问清楚再去探视,免得白跑一趟。3、根据监狱法等相关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但现在大部分监狱看守所,也都允许朋友进行探视。4、探视是有探视日的,不同的看守所,规定的探视日是不同的,有的看守所是每周设定一个探视日,除了该日可探视外,其余时间均不可探视,有的是
    2023-03-25
    248人看过
  • 人民法院能否判决离婚的法律和事实依据
    有些人的婚姻不幸,面临离婚时,协议离婚吧双方意见不一致,起诉吧,又怕法院不叛离,心里十分矛盾,现我就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告诉大家,以便于大家参考。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婚前知道对方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且婚后双方未建立起夫妻感情;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的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7、因感情不合分居以满两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一方起诉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一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六个月后又起诉的;8、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重婚
    2023-06-11
    329人看过
  • 假释是否视为执行刑法
    一、假释是否视为执行刑期犯罪分子假释期限届满后,才视为刑期执行完毕,如果假释期间,被撤销假释的,不能视为执行刑期,应该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五条【假释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第八十六条【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二、适用假释对象条件有哪些1
    2023-04-22
    392人看过
换一批
#抵押担保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证
    词条

    保证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向合同关系中的债权方保证合同关系中的债务方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债务的担保方式。保证人在被担保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承担连带赔偿的责任。... 更多>

    #保证
    相关咨询
    • 民法刑法是实体法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
      是实体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依据: 未匹配 未匹配
    • 贷款公司的法人和实体能否变更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16
      有贷款逾期未还的公司可以变更法人。 企业法人变更须提供一些资料。 1、企业法人签署的《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3、《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 4、主管部门出具的原企业法人的免职证明、新企业法人的任职证明。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变更企业法人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
    • 为什么民法是实体法而非程序法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31
      实体法(SbsttiveLw)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r民法规定的是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而民事诉讼法才是程序法。r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法院对于煽动民族歧视罪的最新量刑标准?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02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为什么民法和刑法中规定的公民行为能力的年龄不同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8
      一、《刑法》中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二、《民法》中的完全行为能力为18周岁。 1、《民法》: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