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网络犯罪概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1 20:30:56 52 人看过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利用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功能、特性,出于诈骗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获取经济利益,故意实施诈骗活动而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行为。这类犯罪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差别在于,它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和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特性、功能,犯罪方法与传统犯罪迥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获取信用卡相关信息实施犯罪

由于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上述特点,获取信用卡相关信息等于得到了开启用户资金的大门,犯罪人可以像合法用户一样使用被害人的资金而不会被怀疑。这些信用卡相关信息包括账号、密码、信用卡上记录的验证信息等。犯罪人获取这些信息的手段有多种,如侵入管理信用卡资料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窃取信息、使用读卡机盗录他人信用卡信息、窥探他人信用卡密码、破解信用卡密码等。

2.网络诈骗方式呈现多样性

网上交易处理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或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客户服务终端完成,只要提供正确的信用卡信息,这些设备就不再查验使用者的其他情况,因此,即使有非常明显的作假痕迹,如制作拙劣的伪造信用卡,仍被视作合法信用卡。这一特点成为犯罪人首选以上设备实施诈骗的重要原因。通过了客户服务终端的验证,犯罪人就可以利用信用卡提供的各种功能进行诈骗,如网上消费、网上证券交易、网上博彩等。

3.跨国性犯罪

可网上支付信用卡可用于全球网上交易的资金支付,这一功能被犯罪人利用来实施跨国信用卡诈骗。犯罪人获取有关信用卡信息后,就能通过互联网针对多个国家的被害人进行网上信用卡诈骗。

4.犯罪的隐蔽性

客户服务终端有限的识别能力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特性,为犯罪人隐蔽作案、隐匿销毁犯罪痕迹提供了机会,一些网上信用卡诈骗犯罪即使多次实施、造成严重损失,也难以被发现。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多用途特点不仅被用于实施犯罪,也是犯罪洗钱的重要方式,如通过多次网上证券交易,可以隐匿者款的去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20: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信用卡相关文章
  • 经济犯罪概述
    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牟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法规,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活动与杀人、抢劫、盗窃等其他形式的犯罪有着显著的差别。它最终的目标是获得资金,一次得手非法获利数额大大超过其他形式的犯罪。经济犯罪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希尔提出的。1872年希尔在英国伦敦进行的预防与抗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以犯罪的资本家为题作了演讲,在演讲中首次使用了经济犯罪一词。我国学者对经济犯罪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主要观点有:(1)经济领域说。认为经济犯罪就是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犯罪。这种观点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有关。(2)经济法规说。认为经济犯罪就是指一切违反我国刑事法规、经济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害我国经济制度及公共财产关系,情节严重,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3)主体行为方式说。认为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
    2023-06-11
    404人看过
  • 犯罪预备概述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犯罪制造便利条件的准备行为。在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活动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进入实行阶段的状态。是故意犯罪全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预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实施犯罪而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手、适用的工具。如为杀人而购买刀子,或自制利刃、火器等,为盗窃准备撬压工具、攀登工具等,为投毒购买毒药等均属为犯罪准备工具。二、为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为犯罪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全部准备活动,如踩点、跟踪、了解、掌握犯罪对象的活动规律,确定最佳地点和最佳时间,筹集资金、学习攀登、搏斗、诱骗等技巧,均属为犯罪创造条件。犯罪预备的特征(一)主观上具有为了犯罪的目的。(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
    2023-06-11
    339人看过
  • 犯罪心理概述
    故意犯罪
    一、什么是故意犯罪?《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故意犯罪是对危害结果的积极追求,至少是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其社会危害性较大。例如:甲因私仇报复乙,买了把菜刀。甲用菜刀朝乙头部砍了两刀,乙受伤倒地。当甲还要砍乙时,丙上前拦阻,甲边说:“他没有死!”边挣脱丙,又朝乙身上砍了两刀。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什么是过失犯罪?《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所以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且处罚一般比故意犯罪要轻。例如:王某擦枪时三心二意,不慎将坐对对面的李某射死,王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三、醉
    2023-06-14
    488人看过
  • 犯罪动机概述
    犯罪动机
    马克思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凡是不以行为人本身而以当事人的思想方式作为主要标准的法律,无非是对非法行为的公开许可。对于法律而言,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①]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行为是行为人手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然而任何行为均不是凭空产生的。行为是出于人的动机下,才得以发生。如同,我们一日三餐基于我们有饥饿的心理需要而对于食物有着强烈的获得动机。睡觉的欲望则是基于身心的疲乏这一需要的出发点而使自己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达到休息的目的。拿到我们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例子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故意犯罪(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其行为都是先受某种动机的驱使。当然在初始阶段大部分尚不是出于要犯罪的动机。而对于过失犯罪,也无论是疏忽大意的情况下,还是在过于自信的情况下,它都是有一定动机的。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犯罪现象的日趋严重,犯罪种类,手段的增多和
    2023-06-11
    258人看过
  • 网络作品的概述是什么
    信息网络传播权
    网络作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因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四个条件:1、必须是作者自己创作,即具有独创性的作品;2、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的作品;3、必须以一定的形式或载体表现出来或固定下来的作品;4、作品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传播的作品符合上述四项条件,就是我们所称的网络作品。网络作品专有权的规定是什么?所谓的用户合理使用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相应报酬而合理使用他人著作权的合法权力。此概念中的关键词就是“合理”,但是何为“合理”,何为“不合理”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2条列举了12种属于合理使用的情形,但是这些情形却没有包含网络环境下版权合理使用的问题。著作权的保护所依据的法律制度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但是这与网络的自由性、传播速度快等特性是存
    2023-07-31
    478人看过
  • 网络作品的概述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网络作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因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四个条件:1、必须是作者自己创作,即具有独创性的作品;2、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的作品;3、必须以一定的形式或载体表现出来或固定下来的作品;4、作品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传播的作品符合上述四项条件,就是我们所称的网络作品。《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2024-05-05
    474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中商标侵权概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步入了信息时代。在网络覆盖的当下环境中,我们能够迅速的获得自己想要的资讯,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问题与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商标侵权,是指除了商标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人不遵守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在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上未经商标权人同意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业标识,而其经营领域与商标权人相同或相近,从而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发生混淆,损害商标权人合法利益的行为。在现如今的网络环境中,商标侵权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自然也应当随之进行调整。首先,商标侵权发生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相较于传统的商标侵权而言更加地复杂,具有更大地不确定性。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可以定义为:未经商标权人同意,也不具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合理使用的情形,侵权人通过使用互联网相关技术,侵害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
    2023-03-31
    289人看过
  •  网络诽谤的法律责任概述
    这段内容讲述了在处理网络诽谤行为时,行政责任、治安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是明确的。同时,民事责任也对网络诽谤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做出了规定。这些责任都应得到严格遵守,以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尊严。1.行政责任在处理网络诽谤行为方面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2.治安责任对于网络诽谤行为主体的处罚规定,这些责任的法律依据都是明确的。3、刑事责任实施网络诽谤,是一种损害公民人身权力的恶意犯罪,4、民事责任对于网络诽谤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国家法律规定有着严格的规定。 网络诽谤的法律责任:行政、治安与刑事责任网络诽谤是指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误导性、侮辱性或攻击性言论,侵犯了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网络诽谤行为可能会受到行政、治安和刑事责任的追究。行政责任是指由行政机关对违反网络诽谤行为的人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诽谤行为可能会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治安
    2023-08-24
    51人看过
  • 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刑罚规定概述
    妨碍信用卡管理罪的量刑标准是:一、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二、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仍然持有、运输的;2、非法持有别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3、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4、出售、购买为别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妨碍信用卡管理罪是否是数额特别巨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十张以上的;(二)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一百张以上的;(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十张以上的;(四)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十张以上的;(五)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十张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妨害
    2023-07-18
    193人看过
  • 反信用卡欺诈的措施概述
    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如下: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等等。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观目的构成本罪是否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理论上存有不同的主张:一种意见认为,信用证诈骗罪虽然在法条上未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并非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因为这种欺诈行为本身就足以表现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另一种意见认为,与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不同,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本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且信用证诈骗罪多为单位实施,可能是为了牟利,也可能是为了非法融资等等。因此,“非法占有”不能涵盖所有信用证诈骗罪的主观意图,不是构成本罪的法定目的。信用证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具有金融犯罪和财产犯罪的双重属性,侵犯的客体是双重
    2023-07-07
    199人看过
  • 征信信用卡诈骗追诉制度概述
    征信信用卡诈骗追诉标准: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别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2、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信用卡诈骗追诉多长时间信用卡诈骗追诉多长时间如下: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犯信用卡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
    2023-07-11
    170人看过
  • 电子信用证概述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信用证在运作过程中,其形式也随着贸易的电子化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纸质信用证到网上信用证再到电子信用证。电子信用证概念电子信用证虽然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对其概念的界定一直都很模糊。很多媒体提到的所谓电子信用证,其实质只是网上信用证的替代说法。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用证可以理解为利用电子手段开展的信用证业务,它是集电子开证、电子通知、电子交单、电子审单、电子支付全过程的电子化运作,是信用证运作全过程、各环节的电子化。电子信用证因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新工具。电子信用证出单日期出单日期一般是指单据所表明的单据作成日期。简单地理解,就是指单据何时制作出来的。该日期一般由单据制作人的单方行为决定。但是,在电子交单方式下,情况有了变化,需要予以特别关注。一、UCP500对出单日期的规定UCP500第二十二条对出单日期的问题作了规定。但该条不是
    2023-06-06
    274人看过
  •  网络欺诈案件报案流程概述
    此内容为关于如何报案的相关指南。主要思想是提醒受害者保留所有与诈骗分子互动的证据,尽快向相关机构报案,详细描述案件情况,配合警方的调查,关注案件处理结果,如有新进展,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同时,提供了一份报案笔录的格式指南,包括将被骗经过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带着被骗经过和被骗单据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由民警作一份报案笔录,以及将案件及相关材料移交到案发地公安机关作进一步查处。以下是网络诈骗报案流程的改写:1.保留所有与诈骗分子互动的证据,如电子邮件、银行汇款单、短信等。2.尽快向相关机构报案,如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等。3.详细描述案件情况,包括如何被骗、被骗金额、联系方式等。4.配合警方的调查,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5.关注案件处理结果,如有新进展,请及时告知相关部门。2、将您的被骗经过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3、带着您的被骗经过和被骗单据到当地公安机关刑事警察部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或者派出
    2023-09-05
    348人看过
  •  贿赂罪犯罪特征概述
    贿赂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本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贿赂罪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应受到严厉的打击和惩罚。贿赂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几点: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2.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3.贿赂罪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4.贿赂行为会导致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公共利益,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5.贿赂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
    2023-08-27
    41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信用卡
    相关咨询
    • 网络信用卡犯罪包括哪些类型?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25
      网络信用卡犯罪的表现 网络信用卡犯罪形式有多种,如破解信用卡密码后伪造并使用信用卡、伪造并冒用他人信用卡、与信用卡特约商户勾结冒用他人信用卡等。目前,比较典型的犯罪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设网套取信息,又称“网络钓鱼”。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欺诈方式。即制造或使用与知名合法企业、金融机构或政府机关的电子邮件或网站相似的电子邮件和网站,诱骗网络用户透露他们的银行和金融账户信息或其他个人信息,如银行卡
    • 网络作品的概述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3
      只要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传播的作品符合下列四项条件,就是我们所称的网络作品。 1、必须是作者自己创作,即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2、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的作品; 3、必须以一定的形式或载体表现出来或固定下来的作品; 4、作品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信用卡欺诈行为特征概述
      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06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2. 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3. 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4. 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信用卡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和恶意透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 网络信息犯罪的多大的获胜概率?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21
      是否能取保候审,不能用概率来估计,而要看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如果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网络欺诈案件立案标准概述
      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07
      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具体而言,若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则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则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则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