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要怎样索要抚养费
孩子索要抚养费的,可以直接向不直接抚养自己,或者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索要;
如果支付义务方不给的,则只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要抚养费,但是如果是未成年孩子的,由于其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需要由该孩子的代理人代其提起诉讼。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一岁孩子抚养权怎样判
一般一岁孩子的抚养权是会判给女方的,除非女方有下列情况的,抚养权才会判给男方: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三、未婚生子怎样给抚养费
未婚生子的抚养费的支付由双方约定,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根据相关规定,抚养费的数额,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且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n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n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抚养权一方不抚养孩子可以索要抚养费吗
99人看过
-
男方不抚养孩子,能否向其索要抚养费
370人看过
-
关于索要孩子抚养权和抚养费的问题
277人看过
-
索要孩子抚养费需要的起诉费多少钱
282人看过
-
离婚抚养费最低标准,如何索要孩子抚养费
194人看过
-
离婚时没要抚养费,抚养孩子是否一方还可以索要抚养费?
302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怎样索要,怎么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28不管父母有没有离婚,不抚养孩子的一方都需要支付抚养费。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以孩子的名义,自己作为监护人,去法院起诉,要求不抚养孩子的一方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之后,对方还不支付的,可以去申请强制执行。
-
妻子起诉孩子要抚养费,孩子如何索取抚养费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17因抚养费被起诉,首先要看是否属于法院管辖。不符合管辖要求的,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其次,看对方的诉讼请求是否合法,结合其诉讼事实和理由进行答辩,结合相关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证据复印件。有关证据需要人民法院调取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等待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开庭时,需要对双方的证据进行质证,并结合质证情况和争议焦点进行答辩。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复印件,被告应当自
-
索要孩子的抚养费是如何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10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是一方拒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另外一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另外一方支付,原告可以在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者被告常住地区法院提出诉讼。 1、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
索要孩子抚养权和抚养费的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07关于索要孩子抚养权和抚养费的问题有: 1、双方协议离婚的,抚养权由双方协商确认。双方起诉抚养权的,由人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2、抚养费一般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索要孩子抚养费需要什么证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1-031、证明身份关系的证明:身份证、户口本; 2、是否存在血缘关系证据:户口本、派出所证明; 3、是否有存在合法收养关系的证据:收养、送养协议、收养公证、收养登记; 4、证明生活状态的证据; 5、被告收入情况; 6、父母是否死亡或父母是否有能力抚养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