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二审期限通常情况下是三个月。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一、如何写离婚协议书
在离婚协议书中,我们除了一些基本个人概括,例如:姓名、年龄、性别、个人居住地、结婚证编号等,还应当正确书写出下列内容:
1、双方的离婚,完全是出于自愿;
2、子女的抚养权的问题,在离婚之后由谁抚养,谁需要支付抚养费,支付的方式;
3、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包括家中的物品、现金、债权等分割情况和夫妻共同债务的负担情况;
4、其他事宜
这也是协议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例如:住房问题,如果因为离婚,夫妻一方生活困难的经济帮助和双方认为有必要列出的内容。不少家庭对法律的了解的有限,为了更好的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避免出现因为个人情绪问题而感情用事,造成后悔的情况,建议不清楚法律的朋友们,可以去咨询像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也可以由律师根据我们的自己的意愿代写。
二、离婚之后户口怎么迁回娘家
1、首选需要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准迁证。
办理准迁证需要的证件有:
(1)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落户户主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派出所开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本人与户主的关系证明;
(4)离婚证原件、复印件。
2、落户申请;
(1)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落户户主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派出所开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本人与户主的关系证明;
(4)离婚证原件、复印件。
3、派出所审查材料没问题后,带着材料去公安局办理,办理完成后带着准迁证、户口页、身份证去户籍所在地办理迁移证。之后带着准迁证、迁移证、落户申请、身份证落户即可。
4、一般情况下,夫妻在离婚之后,女方会选择将户口迁出,但是,在这点上并无法律的硬性规定。所以,在离婚之后,女方也可以选择户口保持不变,与前夫还是共用一个户口,只不过户口簿上多了一个离婚的标记。
-
离婚诉讼,一审到二审通常多久
100人看过
-
离婚诉讼判离婚后还会二审吗
342人看过
-
一审过后多久可以起诉第二次离婚
211人看过
-
一审结束后,离婚诉讼多久可以进行二审?
131人看过
-
经过二审离婚诉讼是否还有上诉机会?
377人看过
-
离婚诉讼多久开一次庭,一审二审间隔多久?
311人看过
诉讼离婚的流程如下: 1、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写明夫妻双方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写明诉讼请求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如果有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则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附上证明夫妻... 更多>
-
离婚纠纷二审诉讼期多久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21、离婚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
-
二次离婚诉讼多久第二次离婚诉讼多久后可以提出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13第一次起诉离婚后被判决不准离婚或和好的,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须在六个月以后再提起离婚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
二审离婚诉讼完后还能上诉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8调解不能上诉,如果调解确有错误可以申请再审。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根据上述《民诉法》的规定,第二审是终审,二审后不能再上诉。这是我国实行二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
二审开庭后多久可以作出离婚诉讼书山东在线咨询 2021-08-28离婚二审判决后申诉的期限是: 1、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2、根据规定,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一百七十
-
离婚诉讼第二次判决过后多久下判决书?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