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时安置补偿费
1、对选择产权调换的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在过渡期内支付临时安置补偿费:
(1)征收住宅房屋的,每月支付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0.35%的临时安置补偿费。临时安置补偿费低于1000元/月的,按1000元/月支付。
(2)征收营业、生产加工业房屋的,每月支付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0.6%的临时安置补偿费;
(3)征收办公用房的,每月支付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0.6%的临时安置补偿费。
(4)征收仓储及其他用房的,每月支付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0.3%的临时安置补偿费。
2、超过补偿协议约定过渡期限的,自逾期之月起,每月按原标准的2倍支付临时安置补偿费。
(二)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
因征收营业、生产加工业房屋,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按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的5%一次性给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被征收人选择产权调换,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每月支付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0.1%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
被征收房屋的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不是被征收人的,依照其与被征收人的约定分配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没有约定的,由被征收人和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协商分配;协商不成的,由区房屋征收部门将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办理提存公证,在当事人协商或诉讼结果确定后支付。
被征收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认为其停产停业损失超过本方案规定标准的,由房屋征收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委托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依据相关规定通过评估确定。
单位、或者是政府等,若是想要拆迁房屋,那么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实施拆迁行为,且需要补偿被拆迁者。根据规定,对于拆迁房屋的,需要采取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或者是房屋产权调换的方式补偿房屋被拆迁者,被拆迁方、拆迁单位一般会签署补偿协议。
-
搬迁、临时安置、停产停业等补偿和其它补助费用
413人看过
-
被拆迁商铺怎么补偿停产损失
424人看过
-
临时安置补助费新标准(拆迁临时安置费补偿标准)
405人看过
-
安徽阜阳房屋拆迁补偿多少停产停业损失
366人看过
-
承租企业停业补偿:涉及房屋停产停业时的损失赔付吗?
371人看过
-
安置补偿费还是拆迁安置费
412人看过
办公用房是指企事业单位、团体等用于办公、会议、培训等用途的房屋。 办公用房的使用和管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租赁合同、产权登记等。 在使用办公用房时,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房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 更多>
-
6、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补偿费的支付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0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停业补偿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7、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
-
商户停业的拆迁补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28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1、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2、因征收房屋造成搬迁的,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被征收人支付搬迁费;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产权调换房屋交付前,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被征收人支付临时安置费或者提供周转用房。
-
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补贴费,搬迁补助费,怎么计算山东在线咨询 2021-06-04拆迁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补助费,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停业补偿费。
-
企业拆迁中,是否可以要求支付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用,相关法律规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2-01-20实践中,有的地方制定的关于停产停业损失的规定中包含了对员工的安置费用,比如《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暂行办法》中对于非住宅房屋上企业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用于生产经营的非住宅房屋的月租金+月净利润×修正系数+员工月生活补助)×停产停业补偿期限。同时该办法中规定,员工月生活补助是指生产经营者在停产停业期间,每月支付给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员工月生活补助标准按征收决定发布前上个月的
-
承租人如何补偿拆迁后的停产停业损失?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6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租赁的商铺面临拆迁的,停产会停业的损失应该由征收拆迁人对承租人进行补偿。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二十三条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