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情况看待。
首先,看交通事故肇事人的逃逸行为是否属于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就不能免责。
若该行为属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保险公司也不能免责;如果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因为行为人逃逸,致使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造成的,则应认定行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这种情形就需要看保险公司是否能举证证明其对免责条款向投保人进行释明,若无能举证证明,那么仍然不能免责,仍然需要承担保证责任;若能举证证明,也不能当然的全部免除保险公司的责任,交通肇事逃逸的影响只及于事故发生之后,投保人只应对逃逸行为扩大损害的部分负责。保险人以肇事逃逸由为免除自己的全部赔偿责任,违反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险法的规定,故保险公司不能全部免责、只能全部免责。
综上,在交通事故肇事人逃逸、被害人死亡的情况下,考虑保险公司商业险赔付情况时,需要结合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保险公司是否就免责条款进行释明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只有同时满足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保险公司能够举证证明其向投保人释明免责条款的情形下保险公司才可能对商业险免责。同时即便是同时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因肇事人的逃逸行为只及于事故发生之后,投保人只应对逃逸行为扩大损害的部分负责,肇事人保险公司不能就商业险部分当然地全部免责,其应对逃逸之前的部分承担保险责任。
一、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应尽义务有哪些
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自己的先行行为而带来7项应尽义务:
(1)立即停车;
(2)必须保护现场;
(3)抢救伤者和财产;
(4)必须移动时应标明位置;
(5)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
(6)听候处理;
(7)对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可先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后方可离开。
-
二次肇事致人死亡是否是逃逸致人死亡
248人看过
-
肇事死亡逃逸保险不赔怎么办
65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致人死亡三者保险保险公司怎么赔偿
306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204人看过
-
肇事后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446人看过
-
男子深夜肇事逃逸致伤者死亡,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347人看过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条款,用于免除或限制其未来的合同责任。免责条款通常由合同一方写入合同或格式合同,作为明确或隐含的意义要约,以获得另一方的承诺,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在现实生活中,写合同免责条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写过度加重对方风... 更多>
-
导致一人死亡,肇事司机逃逸,保险公司怎样赔偿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交强险合同的约定对每次事故在下列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一)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0元;(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三)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交强险范围内赔偿
-
肇事逃逸后致人死亡三者保险保险公司怎么赔偿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5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后,赔偿的问题可以申请交警调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逃逸的司机一般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逃逸案件司机还会涉嫌交通肇事罪,死者家属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不交诉讼费。交强险应该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
-
酒驾撞人致死逃逸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怎样定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14酒驾撞人致死逃逸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刑法条文]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
-
-
逃逸致人死亡和肇事逃逸致人逃逸怎么区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2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 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