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家暴验伤不严重怎么办?
我国家暴验伤不严重的可以向有关机关申请调解,并且要求公安机关予以处罚、警告和训诫。如果家庭暴殴打至轻微伤,则可以进行行政拘留,家暴导致严重后果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二、家庭暴力伤情鉴定程序是怎样的
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医院,不会接受个人的家暴鉴定申请。市民遭遇家暴后,只能先报警,由警方出具《法医鉴定委托书》,市民拿着委托书再到医院鉴定。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把那些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的争吵,偶而的身体轻微伤害以及尚未造成后果的家庭纠纷与法律上的家庭暴力区别开来,夫妻间争执打闹不能算做家庭暴力。
家庭中存在暴力现象时较为普遍的,但不是所有家庭中的打骂、争执行为都能够成家庭暴力,法律要求认定家庭暴力必须造成身体上、精神上的一定伤害后果。比如说,仅仅是软组织轻微挫伤,或者说仅仅是暂时的皮肉之苦,次数有不是很多,很难让法院定性为家庭暴力。只有殴打行为导致了轻伤以上严重后果时,法院才有可能认定构成家庭暴力了。因此,认定家庭暴力中的身体暴力,必须是经常性的和严重性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是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服务性机构,需要鉴定的,受暴者可自行到鉴定中心或委托妇联办理伤情鉴定工作。对经济上确有特殊困难的受暴者,妇联还会协调伤情鉴定中心在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
目前,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还无法对家庭“冷暴力”做出等级鉴定。
伤情的鉴定报告,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是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最有力证据。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一旦遭遇家庭暴力,要及时报警,如受伤则要及时进行伤情鉴定。
根据新《民法典》,家庭暴力可以作为离婚事由,受害方还可要求经济赔偿。所以证据的固定和保留就显得非常重要。
可以做鉴定。但是因为没有及时报警,所以要作为家暴的证据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证据来辅助证明。但是做总比不做好。
我国的家庭暴力的案件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有发生,此时我们应当注意相关的打击和惩罚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维护自身的划分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三节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n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n(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n(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n(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
在我国国家涉嫌抢劫罪严重不
485人看过
-
怎么定义家暴要多严重才算家暴
142人看过
-
严重家暴行为怎么判刑
201人看过
-
家暴验伤要钱么
319人看过
-
夫妻家暴严重的怎么判刑
267人看过
-
家暴怎么验伤保留证据
226人看过
-
-
孕妇严重被打家暴该怎么办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24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在我国国家涉嫌抢劫罪严重不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14在法制法规的建立下,人们所有相关违法犯罪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情节严重的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涉嫌抢劫罪严重不?根据刑法相关条例的规定,涉嫌抢劫罪的嫌疑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要求给予相应的成罚金。
-
老公家暴我,相同受伤程度家暴和故意伤害哪个比较严重?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5家暴情节严重的,可以以故意伤害罪(严重可以公诉),虐待罪等起诉。关于判刑多少,具体看其情节状况。虐待罪: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本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
严重家庭暴力怎么保护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30一、家庭暴力保护的对策是: 1、积极防范家庭暴力。即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2、开设家庭暴力救助途径。即受害者可以向有关机构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其他对策。 二、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