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研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0:30:44 395 人看过

精神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多种多样,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精神障碍人,如果因其精神疾患(精神障碍)的性质和程度所决定,在其实施危害行为时,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既没有丧失也没有减弱,即行为时其责任能力完备,根据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这样的精神障碍人就应依法负完全的刑事责任,不能因其精神障碍而减免刑罚。依据我国刑法第18条的规定和有关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及司法实践经验,应完全负刑事责任的责任能力完备的精神障碍人包括以下两类:

㈠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责任能力完全具备,不符合无责任能力和限制责任能力所要求的心理学(法学)标准,因而应当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里,间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的时候,是指上述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彻底缓解期,以及某些阵发性精神病(如癫痫性精神病)的非发病期。结合案例1的情况来看,某甲虽系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但是其伤害其妻致死的行为,是在其精神正常时候所为,因此应当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间歇性精神病不是我国临床精神医学和司法精神病学所使用的专业术语,而是刑事立法根据社会公众的日常观念,在我国多次刑法草案中以及现行刑法典中使用的一个法律术语。现行刑法第18条第2款明文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司法精神病学一般认为,刑法中所说的间歇性精神病,是指具有间歇发作特点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癫痫性精神病、周期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瘾症性精神病等。

㈡大多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大多数并不因精神障碍使其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丧失或减弱,而是具有完备的责任能力。这类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既不符合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的无责任能力的医学和心理学标准,也不符合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人减免处罚的原则,因而不能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也不能对其行为负减轻的刑事责任,而应责令行为人对其危害行为依法负完全的刑事责任。例如,对神经官能症、变态人格、同性恋、性虐待癖、恋童色情,以及轻微精神发育不全(愚笨)等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患者,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理论和鉴定经验认为,其中大多数都具备完全的责任能力,这类人对其危害行为应依法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按照我国司法精神病学,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主要种类有:

(1)各种类型的神经官能症,包括癔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症性抑郁等,但癔症性精神错乱除外;

(2)各种人格障碍式变态人格(包括器质性人格障碍);

(3)性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窥淫癖、恋物癖、恋童癖、性虐待癖等;

(4)情绪反应(未达到精神病程度的反应性精神障碍);

(5)未达到精神病程度的成瘾药物中毒与戒断反应;

(6)轻躁狂与轻性抑郁症;

(7)生理性醉酒与单纯慢性酒精中毒;

(8)脑震荡后遗症、癫痫性心境恶劣以及其他未达到精神病程度的精神疾患;

(9)轻微精神发育不全。

但在少数情况下,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也成为限制责任能力人甚至无责任能力人,从而可以减轻刑罚或者不负刑事责任。例如,有的论著主张,对性变态人中的露阴癖、窥淫癖、恋物癖者,因其自控能力往往有明显的减弱,应评定为部分(即减轻)责任能力;有些论著还指出,在极少数情况下,变态人格者是在病理信念的支配下实施危害行为的,其责任能力有所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对此种变态人格者的危害行为应减免其刑罚或消除其刑事责任。再如癔症中,也有极少数属于病理激情发作、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而实施危害行为的,其责任能力有所减弱(如有癔症性神游),应减免刑罚或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0: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认定精神障碍者无责任能力的条件是什么,间歇性精神病人问题是什么
    认定精神障碍者无责任能力的条件是什么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载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根据这一规定,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标准: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简言之即实施危害行为者是精神病人,确切地讲,是指从医学上看,行为人是基于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实施特定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2.心理学标准。亦称法学标准,是指从心理学、法学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不但是由其精神病理机制直接引起的,而且由于精神病理的作用,使其行为时丧失了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触犯刑法之行为的能力。间歇性精神病人问题是什么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并非一直处于错乱状态而完全丧失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在司法上,对于间歇性精
    2023-06-02
    398人看过
  • 刑事间歇性精神病申请鉴定怎么写?
    一、刑事间歇性精神病申请鉴定怎么写?刑事间歇性精神病申请鉴定申请人:姜云波,贵州屯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联系电话:1874867XXXX,系陆**的辩护律师。申请事项:申请对被告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作案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作出认定。事实与理由:我作为盗窃案被告人陆***的辩护律师。通过会见被告人并听取其亲属的陈述,认为陆**的行为及精神状况,患有精神疾病之可能性。基于被告人亲属的再三请求对被告人作司法精神鉴定。为此,本律师特提请钟山区人民法院对陆国军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作案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作出认定。理由一:申请人会见被告人时,发现其逻辑非常混乱,表述不清,七拼八凑,答非所问,异于常人;理由二:被告人的父亲称陆**曾因为头痛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医院认为这种情况无法控制,时隔多年,辩护人认为其脑部神经很有可能患有疾病。综上所述陆**的行为和其以往的病史,如不对他作精神病司法鉴定,就有可能会
    2023-06-06
    114人看过
  •  对待精神病人间歇性犯罪的方法
    该段内容讲述了间歇性精神病犯罪的处罚规定。根据规定,在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该患者不负刑事责任;而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状态下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针对间歇性精神病犯罪的处罚规定如下:1.在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该患者不负刑事责任;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状态下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精 神 病 人 犯 罪 怎 么 处 理 ?精神病人犯罪怎么处理,需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况来定。如果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根据《刑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精神病人发作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如果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另外,根据《刑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精
    2023-09-05
    140人看过
  • 间歇性精神病精神病犯罪是否构成犯罪?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间歇性精神病可以协议离婚吗间歇性精神病是否可以协议离婚要分情况。如果间歇精神病人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其无法准确表达对离婚本身、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事宜的意见,那么就不可以协议离婚,只能诉讼离婚。但若是在间歇精神病人精神正常的时候,双方达到一致的,是可以协议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
    2023-08-14
    485人看过
  • 间歇性精神病人辩护权有没有?
    一、间歇性精神病人辩护权有没有?是有的;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这种辩护权的设立和行使,其任务和目的是为了反驳控诉,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论证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二、间歇性精神病人时候承担法律责任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间歇性精神病人表现的特点是:精神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头脑是清醒的,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发病的时候,就丧失了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处于间断性发作的状态。基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这一特点,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6-03
    70人看过
  •  间歇性精神病遗嘱的有效性问题
    间歇性精神病者在立遗嘱时,需要考虑遗嘱的效力和法律承认。若间歇性精神病者在意识正常的状态下所立遗嘱,则遗嘱有效;反之,则遗嘱无效。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因此,如果间歇性精神病者是在意识正常时订立的遗嘱,因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法律承认其遗嘱合法有效,否则其遗嘱依法无效。间歇性精神病者在立遗嘱时,若是在意识正常的状态下所立,则遗嘱有效;反之,则遗嘱无效。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所以如果间歇性精神病是在意识正常时订立的遗嘱,因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法律承认其遗嘱合法有效,否则其遗嘱依法无效。 遗 嘱 是 否 承 认 间 歇 性 精 神 病 人 的 有 效 遗 嘱 ?遗嘱是否承认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有效遗嘱?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在某些时间处于精神正常状态,在另一些时间处于精神不正常状态的人。间歇性精神病人也
    2023-09-01
    485人看过
  • 间歇精神病的表现
    刑事诉讼法
    对间歇精神病人应这样定罪:按实际情况,如果是精神病人涉嫌刑事责任的话,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可以进行强制医疗的,不需要让监狱进行收监服刑。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间歇精神病犯罪如何量刑(一)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二条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
    2023-08-16
    114人看过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精神病监狱的规定是什么
    一、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规定是什么?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这种精神病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要确认他是完全无刑事贸任的精神病人.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1)医学标准。即他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是处于精神病状态之中,而且正处于发病期而不是缓解期和间歇期,实施危害社会的原因是由于有精神病所引起的。(2)心理学标准。即由于行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否符合这两个标准,即是否同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要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即依法进行司法精神的鉴定。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这是指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处于间歇期,没有发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他
    2023-03-31
    380人看过
  •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探讨及家人的承担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家人不需要承担承担。精神病人是限制或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受害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其监护人要求被监护人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一般情况下,监护人不能监督的,可以送到当地精神病院。当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受害人或他人报警后未出警,属于行政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注意,在实践中,危险行为必须在这里进行,可能会持续到警察到达现场。或者会发生,自己无法避免。精神病人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精神病人犯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分以下情况:1、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承担刑事责任,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格照顾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强制治疗;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2023-07-02
    473人看过
  • 间接性精神病人与精神病人处刑
    对间接性精神病人应这样判刑:按实际情况,如果是精神病人涉嫌刑事责任的话,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可以进行强制医疗的。不需要让监狱进行收监服刑。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接性精神病人是否可以刑拘间接性精神病人如果有以下情形的是可以刑拘的: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3.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4.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5.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二条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2023-08-11
    171人看过
  •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什么时候犯罪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界定:(1)医学标准。即从医学上看,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并且处于发病期。(2)心理学标准。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行为人是否因患有精神病而导致其在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时,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不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具备条件是什么不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具备以下几种:第一,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第二,不满14岁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因其未达行政处罚责任年龄,不予处罚。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或者行为人虽实施了违法行为,但由于法定原因而免除处罚。不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具备以下几种:第一,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
    2023-03-07
    203人看过
  • 如何对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犯罪进行判刑呢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一、神经病打人犯法吗具体情况如下:精神病人是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的,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打人,涉嫌故意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涉嫌违法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精神病病人负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2-25
    92人看过
  • 间歇性精神病如何办理离婚
    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离婚,可以由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为其实施离婚事宜。可以由监护人和一方当事人进行协议离婚,对于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债务的处理进行协商签订离婚协议书,向婚姻登记部门申请离婚登记;在三十日期限届满后,去到民政部门领取离婚证。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一、按照规定丈夫做妻子监护人吗按照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第一顺位就是配偶,所以丈夫可以担任妻子的监护人。《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
    2023-03-15
    258人看过
  • 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否会承担刑事责任
    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我国法律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力,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什么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法律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自然人。根据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
    2023-07-30
    323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精神病人犯罪,责任人,包括间歇性精神病人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9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认定精神障碍者无责任能力的条件,间歇性精神病人问题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认定精神障碍者无责任能力的条件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1款载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根据这一规定,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标准: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简言之即实施危害行为者是精神病人,确切地讲,是指从医学上看,行为人是基于
    • 为什么精神病人间歇性犯罪要受刑事责任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5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病人犯罪如何认定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责任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精神病人犯罪负责任吗按照刑法规定,要确定犯罪人是不是完全的精神病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进行鉴定,即经过医学鉴定确认其危害结果是在行为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发生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精神病人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并规定,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对于经法定程序鉴定属于完全不能
    • 哪些民事行为效力为间歇性精神病人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19
      对间歇性精神病人民事行为的效力的认定应该从其行为时的状态来判断。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非发病期,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 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在发病期间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