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但是可以争取免于刑事处罚。职务侵占是指利用职务是的便利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财产进行侵占的一种行为,所以职务侵占构成犯罪,但是不属于职务犯罪的一种。
一、关于职务侵占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三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什么是职务犯罪?
在这个名词里面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职务”。“职务”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三、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有那些?
要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就必须知道一般犯罪的构成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的总和。这种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是法定的是一般犯罪的基本要求。
(1)、职务犯罪主体: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
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
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区分主从犯
423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能够打击犯罪?
329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涉及既遂"
361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的关系
134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的帮助犯是否属于从犯?
349人看过
-
犯罪过程中哪个阶段属于预备阶段?
415人看过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
未遂犯罪能否构成犯罪预备阶段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2犯罪未遂不存在于犯罪预备阶段。因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而未遂相反。依照《刑法》第23条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因素导致没有达成犯罪目的。
-
正当防卫是否构成犯罪预备阶段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8在犯罪预备阶段一般是不构成正当防卫的,因为构成正当防卫,要求在时间上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并且具有急迫性,因此在没有发生不法侵害的犯罪预备阶段是无法过程正当防卫的。
-
是否有犯罪预备阶段?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30构成犯罪预备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犯罪分子具备犯罪目的; 2. 犯罪分子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3. 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一个特定点达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整合了法律法规、政府官
-
犯罪阶预备段中止的构成犯罪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12犯罪阶预备段中止的,是构成犯罪的,虽然犯罪预备阶段只是为实施犯罪行为做准备,但是也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人民法院对于只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犯罪既遂进行从轻、减轻或者是直接免除处罚,而免除处罚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