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4:01:59 98 人看过

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脱离监护人的保护,流浪街头连续超过24小时,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的未成年人。

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法律政策依据

1991年,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中指出:试办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对在社会上长期流浪、无家可归、失去正常生活、学习条件和安全保障的少年儿童,要采取保护性的教育措施。可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保护中心。这项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民政部门牵头,教委、妇联和共青团、公安、铁道等有关方面协助。

2001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规定:加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设立多种形式的流浪儿童收容教育机构,减少流浪儿童数量和反复性流浪。

二、2003年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2003年,民政部继续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合作项目。合作项目继续在河南省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进行类家庭救助保护模式实验。类家庭是指建立类似于家庭的集寄养、看护、教育于一体的、融入社区的、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之家,为年龄在8——14岁之间的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屡送屡返的或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提供救助保护,培养流浪儿童独立的生活能力,学会合作、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融入主流社会独立生活做准备。它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向社区的延伸。合作项目继续在湖南省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进行大房子救助保护模式实验。大房子项目主要是为7—15岁孤儿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提供一套住所,配备相应的生活设施和专职的保育员,实行开放式管理,根据儿童的特点开展简单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学习。对特殊的儿童可以安置在附近的社区就读。

为了研究收容遣送变革为救助管理后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03年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与务实研讨会,共有湖南、河南、天津、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吉林、四川、云南、江苏、新疆等12个省市民政厅(局)主管领导、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进行了研讨。会议代表认为,在新型救助管理制度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一)缺乏具体政策规定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这些法规政策只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操作性不强。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需要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对有关部门职责、流浪儿童的监护权、救助保护期限和站内管理、教育、医疗、安置以及追究第一监护人法律责任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救助管理站在管理工作中,受其限制和缚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基础设施落后,经费和人员编制短缺

目前各救助管理站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经费困难,工作人员少的状况。在全国929个救助管理站中,只有128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严重影响了救助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缺少全国的接送网络

根据《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流浪儿童需要其亲属或流出地民政部门接回原籍安置,但执行中普遍存在家属不愿接,而流出地民政部门因经费等原因推诿、扯皮等情况。

(四)返家安置难

目前,被送回家庭后流浪儿童,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普遍存在再次流浪的情况。而找不到家庭地址的流浪儿童,则大多不适合进入儿童福利院(因长期流浪,其性格、行为均与福利院中的儿童有较大差异),但又没有专门的安置场地,严重影响了其尽早回归主流社会。

(五)缺乏全国性的状况调研和全国性的信息网络

目前,对流浪儿童的数量、状况只限于个别地区和专家的区域性研究,而缺乏全国性的状况调研。流浪儿童的流动性大,情况复杂,各地需要有一个全国联网的信息网络,记录其基本情况以便查找其家庭和流出地,尽早将其送返家庭安置。

会议代表根据上述几个问题,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对流浪儿童进站、站内管理、在站(或中心)的期限以及其监护权、教育、医疗、送返、安置等问题作出规定,才能有利于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工作。应高度重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议作为一项工程来推动救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预防流浪儿童的产生和再次流浪,中央财政应设立专项经费,改善各救助管理站的设施设备,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提供救助资金。在工作人员上,应解决其编制少的问题。

(三)建立全国的接送网络。应借鉴以前的工作经验,本着有利于流浪儿童的身心健康出发,制定接送体系,解决其家属和流出地民政部门推诿、扯皮的状况。

(四)探索解决其再次流浪的方式方法,寻找适合流浪儿童生活、学习的环境,妥善解决其安置问题。

(五)开展全国性的调研,摸清流浪儿童的状况。建立有利于救助保护工作开展的全国性网络,以便于各地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管理。

民政部将根据此次研讨会和专项调研掌握的情况,尽快与有关部门协商,争取尽快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专门法规,对具体问题做出详细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5: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儿童救助相关文章
  • 我国该有虐待儿童罪予以保护儿童
    我国没有属于自己的防止儿童受虐相关专门性法律,那么其他国家呢?美国保护儿童,防止儿童受虐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74年,纽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防止虐童协会。1900年,全美成立了161个同类民间组织。1899年,伊利诺州库克县建立了第一个保护受虐儿童的少年法庭。1912年,美国国会创建了美国儿童局。194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各州政府在保护儿童目的下,有权干预家庭事务。1960年,纽约州首先立法由州政府建立儿童收养机构,很快扩展至全美。1962年,以肯普医生为首,几个医生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里程碑文章,专业描述了虐童死亡案例,建立了导致受虐儿童综合征的医学和心理模型,被认为是国际上保护受虐儿童最重要的事件。1967年,全美44个州通过法律,强制医生必须向警方报告在医疗中发现的儿童受虐情况,其余6州为自愿报告。随后,报告制度扩展到其他专业机构。1971年,加州上诉法院确认受虐儿童
    2023-04-24
    419人看过
  • 受虐儿童如何求救
    一、如果遭到父母或者家庭成员的虐待,孩子一般由于小或者害怕等多重原因,不敢告知他人,作为家庭的其他成员或者邻居等需要伸出帮助之手,劝解或者报警解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未成人的合法权益的,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同样地,如果在社会或者学校遭到虐待,要及时告知父母,报警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法律诉讼要求承担责任。二、寻求帮助:因为现在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款处罚虐待儿童的相关当事人,虐待事件频发,寻求社会帮助和法律帮助是必经之路。现实生活中,主要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1、在微博或者论坛上发布事情真相,最好核实事情的真实性以后在做,避免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恶意炒作。可以把信息报给当地媒体和当地执法部门。2、联系
    2023-04-15
    248人看过
  • 补办儿童社保卡流程
    1、挂失。在发现社保卡丢失后,应在第一时间拨打社保热线12333,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挂失,或者按0直接转接人工服务,按照客服人员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由他们帮你挂失。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拨打电话挂失的有效期间为15天,有效期限国过后社保卡自动复效。因此电话挂失后需要在15天内去补办社保卡。如果想要长时间的挂失,那就需要去医保经办机构进行挂失。2、补办新的儿童社保卡(1)携带参保人的身份真或户口本以及监护人的身份证,到就近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书面挂失手续,领取《社会保障卡补发领取单》。(2)携带《社会保障卡补发领取单》前往社保卡的开户银行,进行社保卡的补办,填写相关资料。3、制卡。等待银行制卡,制卡过程一般需要1-2个月左右。制卡完成后将会通知参保人领卡。一、社保卡升级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
    2023-03-30
    453人看过
  • 收买儿童暴力阻碍解救儿童如何判刑
    暴力阻止对被收买的儿童进行解救的,情节严重会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阻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最新量刑标准犯阻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阻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既遂量刑标准细分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既遂量刑标准细分为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阻碍解
    2023-03-15
    382人看过
  • 拐骗儿童罪保护的客体
    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拐骗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量刑时,对于多次拐骗儿童的;对被拐骗儿童有奴役、虐待情节的;对被拐骗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刑法》第262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拐卖儿童现在是否是死刑拐卖儿童现在是有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的,拐卖儿童罪,是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拐骗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的拐卖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之一。只要实施了前述一种行为,即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根据《刑法》的规定,犯拐卖儿
    2023-03-13
    462人看过
  • 拐骗儿童罪保护的客体
    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拐骗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量刑时,对于多次拐骗儿童的;对被拐骗儿童有奴役、虐待情节的;对被拐骗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刑法》第262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4-15
    276人看过
换一批
#妇幼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儿童救助是指对失去家庭监护、陷入困境或面临危险的儿童提供紧急救助和保护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供食宿、医疗、心理辅导、教育等方面的帮助,以及寻找合适的家庭或收养人等。儿童救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等基本权利,促进儿童的... 更多>

    #儿童救助
    相关咨询
    • 怎么收养流浪儿童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1
      依照本法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应当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收养人应当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收养人的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应当经其所在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该收养人应当与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亲自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
    • 残疾儿童的救助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5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大残疾儿童的康复年龄范围,也可以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救助内容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
    • 残疾儿童救助年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0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有条件的地区,可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也可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救助内容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
    • 民法典关于流浪救助的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2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
    •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28
      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