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从构成要件角度看,包含了四层意思:
1.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具有欺诈的故意;
2.实施了欺诈行为,而欺诈行为又可以分为作为的欺诈行为即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和不作为的欺诈行为即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3.相对方因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4.相对方的错误意思表示和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用人单位涉嫌用工欺诈可以索赔吗
用人单位涉嫌用工欺诈可以索赔。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86条规定,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26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n(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n(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n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n(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n(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n(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n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合同欺诈是什么意思,怎么认定合同欺诈
56人看过
-
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如何反欺诈
195人看过
-
欺诈行为的法律归属: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界限
424人看过
-
税务欺诈的法律界限是什么?
496人看过
-
欺诈和胁迫什么意思
385人看过
-
雇佣欺诈的含义是什么?雇佣欺诈的边界是什么
144人看过
-
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界限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4-04-06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界限如下:1、主观方面。民事欺诈是一方当事人为了促成交易,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刑事诈骗是一方当事人为了无对价或者代价极低的方式占有对方财物而采取了欺诈的手段,双方之间不存在交易;2、客观方面。民事欺诈的行为人存在实质性交易,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刑事诈骗的行为人也具备采用欺诈的方式去销售,由于其不具备资质、其提供的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故行为人并没有提供任何对价。
-
网络点击欺诈是什么意思?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16点击欺诈是指自然人或者组织为获取商业利润或者其他利益,利用自动化脚本、计算机程序和雇佣自然人的方式,模仿正当合法的网络用户,对网络广告进行恶意点击并且达到一定规模的行为。
-
离婚协议欺诈是什么意思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03离婚协议的关键议题是财产分割问题,任何一方有隐瞒财产或虚拟债务行为的就是欺诈欺诈离婚是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许诺先离婚再复婚,以骗取对方同意暂时离婚的行为。欺诈、胁迫属于撤销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法定事由。
-
诈骗罪与欺骗罪的界限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6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你好。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不成立诈骗罪(详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只能成立盗窃罪,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仅限于国家。例如,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
-
什么样的合同有欺诈意思?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4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