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失判定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1 22:00:19 164 人看过

(一)使用药物中医疗过失

查对制度对用药的规定最为严格。主要内容有:

1、开医嘱、处主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

2、执行医嘱要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是在摆药的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是指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一注意是要注意用药后反应。

3、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瓶口有无松动、裂缝;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为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反复询问,核对后再执行;每日处理完当日医嘱后,应立即进行核对;每日须将全部医嘱进行大核对一遍。

因违反查对制度而错用药物的医疗过失较为常见,可表现为下列几种形式:

1、查对医嘱失误,如医嘱是用庆大霉素而误用为青霉素。

2、查对用药患者失误,错将给甲床患者的药物使用到乙床患者身上。

3、错用给药剂量,将大剂型药物错看成小剂型、将包装雷同的不同药物混淆或换算含量时计算错误,导致超量用药。

4、没有认真查对有效期,误将过期变质药物错用,造成危害。

5、清点药品未查对标签,造成标签模糊不清、标签与内容不符而盲目用药;等等。如某卫生院值班医生,收治了一名大叶性肺炎的患者,遂给予输液治疗。夜里第一瓶液体滴完,患者家属找医生接下一瓶液体。医生睡眼惺忪,在昏暗的房间中信手拿起一个葡萄糖液瓶,以为是那瓶己事先加入抗菌素准备继续给患者手的液体,换好输液针,继续给患者滴注。大约十分钟后,患者突然大声惊叫,继之抽搐,迅速死亡。再仔细查输入药物,发现是将装在葡萄糖液瓶中的煤油误输给患者了。如果值班医生稍加查对,这起严重的事故就不会发生。

(二)错治患者中的医疗过失

查对制度规定,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认真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历号等项目。如果不认真执行这一制度,有可能将本该给甲患者实施的治疗,错误地施用到乙患者身上,造成医疗过失。例如,某医院小儿科,在一天安排两个小患儿同进手术,其中甲孩患有胸部肿瘤,乙孩患的是腹股沟疝。在接病孩去手术时,护士违反了有关规定,为图方便,将两个病孩一头一个放在同一辆车上推到手术室。此间,护士没有遵守查对制度,看也没看,就将手中的两本病历分别放到两个病孩头旁。到手术室以后,麻醉师也没有按制度要求查对病孩情况,仅依据己被护士搞错的病历,将两个病孩分别错误地安排在相应的手术台上开始麻醉。结果开腹的医生找不到疝囊,开胸的医生没发现病灶,两个台一交换情况,才发现是错治了患者。

(三)输血中医疗过失

(四)错报病情中的医疗过失

除临床科室违反查对制度可能导致医疗过失外,随着辅助检查越广泛地应用,非临床科室如果违反查对制度,也将对医疗的后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有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立需要依赖辅助检查,如果报告单有错误,可以直接导致下一步的诊疗失误,给患者造成危害。

(五)擅离职守中的医疗过失

医生的值班制度规定,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假日,根据病床的多少和科室的大小,安排值班医生;并根据本科情况安排主覆水难收医师以上人员或高年住院医生担任二线医生;值班医生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如有事必须离开时,应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诊视。护士的值班制度规定:值班人员应遵照护士长的安排,严格执行本班职责,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药房、检验、放射、血库等科室,应根据情况设立值班人员,并努力完成在班时间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交接班草率中的医疗过失

医院交接班制度规定,值班医生每日在接班前到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接班时,巡视病室,了解危重患者情况,并做好交接;各科室在下班前应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上,并做好交班工作;每日晨间交班会,值班医生患者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或经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患者情况及尚未处理的工作。

(七)当班失职中的医疗过失

医院值班制度规定,值班医生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患者及时检查书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理。值班医生对危重患者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当班医生独立担当着本病区的医疗工作,应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处理情况中,对当班时来诊的患者做好后后接诊工作,否则就可能因发现和处理情况不及时而造成医疗过失。

(八)注射缺失中的医疗过失

注射是护士的常规工作,许多治疗方案都是通过注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注射是一项貌似简单却不容忽视的操作,如果不遵守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可能造成医疗过失,如常见的断针、注射部位感染和药液人外漏造成组织坏死等。

(九)内窥镜检测粗暴中的医疗过失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提高,一些新的诊断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内窥镜检查也正是如此。同其它诊疗操作一样,内窥镜检查在给患者带来准确、快捷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顺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而带给患者一些损害隐患的弊端。因此,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要求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不得盲目给禁忌患者施术、不许简单粗暴操作、切忌盲目推送等,一旦疏忽了对规程的严格执行,就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十一)手术违章操作中的医疗过失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及关键性措施,要做好手术,需要熟悉有关的基础医学和其它科学知识。手术基本操作的规则是做到准确、细致、轻巧和迅速。基本操作时,如切开、分离、显露、止血等,应尽可能减少组织创伤、失血或细菌感染等。例如止血,首先要看清拙血点和出血性质,选用压迫、钳夹或阻断血管等方法控制出血,随后用结扎、缝合等确定性止血法。结扎血管时不应同时结扎鞭他大块组织。未看清出血点时铁可盲目地钳夹,以免造成严重的血管损伤。再如胸腹手术,操作规程要求手术前对器械、用品和敷料应认真计数,术中因意外情况突然增加用品数也应计数清楚,术后应清点核对无误方可关闭胸腹腔。手术是一项严密而细致的工作,操作中更应该严格遵守规程,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医疗过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2: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病历相关文章
  • 有哪些常见的医疗过失
    一、使用药物中医疗过失查对制度对用药的规定最为严格。主要内容有:1、开医嘱、处主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2、执行医嘱要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是在摆药的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是指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一注意是要注意用药后反应。3、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瓶口有无松动、裂缝;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为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反复询问,核对后再执行;每日处理完当日医嘱后,应立即进行核对;每日须将全部医嘱进行大核对一遍。因违反查对制度而错用药物的医疗过失较为常见,可表现为下列几种形式:1、查对医嘱失误,如医嘱是用庆大霉素而误用为青霉素。2、查对用药患者失误,错将给甲床
    2023-06-01
    179人看过
  • 判定医疗机构是否有医疗过失的方法
    一、判定医疗机构是否有医疗过失的方法判定医疗机构是否有医疗过失的方法为:1.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2.医务人员违反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3.医疗机构拒不提供病历资料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二、医疗过失责任的赔偿项目医疗过失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
    2023-07-28
    436人看过
  • 如何判定过度医疗行为,过度医疗的危害有哪些
    判定过度医疗行为是需要依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诊疗上的效果来判定,是一个综合判定的过程。过度医疗的危害主要是损害医患双方的利益,对双方都有经济损失,特别是病患还要承担更大的生命风险。一、如何判定过度医疗行为过度医疗的判定是根据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在治疗中,要看医生的目的何在,治疗是否产生预防作用,是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否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二、过度医疗的危害有哪些过度医疗的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学不仅需要体现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现阶段,在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医保覆盖不全的情况下,过度医疗增加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未能真正体现医学的人文精神,恶化了医患关系。2.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影响卫生服务公平性。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仍相对不足,医疗资源仍比较缺乏,尤其是农村。过度医疗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医疗资源不
    2022-07-19
    355人看过
  • 医疗过错认定中过失的种类有哪些类型
    一、医疗过错认定中过失的种类有哪些类型1.使用药物中医疗过失;2.错治患者中的医疗过失;3.输血中医疗过失;4.错报病情中的医疗过失;5.擅离职守中的医疗过失;6.当班失职中的医疗过失;7.注射缺陷中的医疗过失;8.手术违章操作中的医疗过失。二、医疗过错诉讼时效是多久医疗过错诉讼时效是三年,自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三、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时间要多久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时间要45日。《医疗事故处理
    2023-11-06
    412人看过
  • 2022骨折医疗过失赔偿有哪些
    骨折医疗过失赔偿有哪些一、鉴定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双方自行协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的关键在于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件先由医院所在辖区的区县医学会进行首次鉴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市医学会负责组织鉴定;如果对再次鉴定结论仍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最终裁定。此外,经市物价局批准,如上海首次(区级)鉴定费是2500元,再次(市级)鉴定费是3500元,属医疗事故鉴定费由医院承担,非医疗事故鉴定费由患方承担。二、由医学会给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报告通常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否属医疗事故。二、属几级医疗事故(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
    2022-07-01
    110人看过
  • 医疗过失认定标准以及认定原则有哪些?
    一是把握医疗过失的内涵。民法对过失的构成采客观标准,以注意义务作为过失的内涵所在。医疗行为的注意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行业规范与惯例的要求、医患双方的约定等。二是把握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三是把握知情权保护的限度。尽管执业医师法等都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但对于告知内容、告知时机、告知方式、告知程度等仍较难以掌握。实践中,既有医方不履行或不充分告知义务,剥夺患者知情权或影响患者知情权正确行使的情形,也有履行告知义务不适当造成患者不利后果的情形。司法就是要在这两端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医疗侵权中医疗过失认定标准医疗行为侵权属于一般侵权行为,但举证责任上实行过错推定。即使患者选择医疗服务合同作为诉因,也应以“过失”作为医疗机构是否承担违约责任的判断标准。医疗行为没有过失就应免责,而不能以公平责任要求医疗机构分担民事责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一是把握医疗过失的内涵。民法对过失的构成采客观标准,
    2023-08-05
    465人看过
  • 2024医疗过失与医疗过错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医疗过失与医疗过错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一)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1、具体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定的医师注意义务是判断医疗过失的具体标准。2、抽象标准医疗过失抽象标准即医疗水准,指经验水准或技术水准,是医疗界普遍实施的技术。(二)医疗过错的判断标准医疗过错,属于过错的一种。对过错的判断,在学理上有新旧过失理论之区分。旧过失理论,乃是将过失与故意相提并论,认为过失与故意同属应加责罚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故意为积极的恶意,过失为消极的恶意。若行为与结果间有相当因果关系,而行为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有预见的可能,并应预见而未预见或者说应注意而未注意的,即应负过失责任。新过失理论,则认为过失不仅指应加责罚的心理状态,还应就行为的客观状态是否适当加以斟酌判断。即除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及预见可能性之外,尚须就行为在客观上有无过错,加以审认。具体医疗过错而言,判断医方有无过错,应就医方是否已尽客
    2023-12-10
    394人看过
  • 2024医疗过失走哪些程序
    法律综合知识
    一、医疗过失走哪些程序1、(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区、县或医科大学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
    2023-11-29
    176人看过
  • 医疗纠纷中如何判定医生过失
    一、医疗纠纷中如何判定医生过失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失:1.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2.医务人员违反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3.医疗机构拒不提供病历资料等。《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二、医疗过失该怎么赔由于医疗过失导致医疗事故的,一般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三、民法典中医生医疗过失需要负哪些责任民法典对医生医疗过失
    2023-07-28
    183人看过
  • 2024医疗过失的客观标准有哪些
    一、医疗过失的客观标准有哪些1、关于医疗过失的客观标准,可知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分为具体标准和抽象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定的医师注意义务是判断医疗过失的具体标准。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主体】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二、医疗损害的归责原则是什么1、
    2023-12-11
    460人看过
  •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何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分类有哪些?
    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是衡量一个医疗行为是否是过失行为的标准。负有注意义务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并且是能够履行注意义务但没有履行才是过失行为。当事人在客观上是否能够履行义务是个行业内的规则认定问题,它不能按照日常生活规则来认定,而必须要经过行业内的自律组织。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分类(一)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民事责任除外),其处理机关应是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1、它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的范围(民事责任除外),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争议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
    2023-06-08
    360人看过
  • 医疗过失鉴定材料都要提交哪些?
    一、提交鉴定申请书鉴定申请书由申请方提交,申请方可为患方亦可为医疗机构,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方及被申请方的一般情况、申请鉴定的事实与理由、申请方的签字(或盖章)、申请日期等。申请鉴定的事实与理由是申请书的重要部分,要清楚写明争议的事实、焦点问题、申请方的观点以及支持其观点的依据等。二、提交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最重要的材料,是专家鉴定组判断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是否造成损害后果并构成医疗事故等的最主要依据。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一般由医疗机构提交,医疗机构需要提交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病历资料原件,包括: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3、抢救急危患者,在
    2023-04-28
    403人看过
  • 医疗过失死亡医生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一、医疗过失死亡医生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发生医疗事故,医生一般不承担责任,而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二、什么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过失行为有:1.诊断过程中的过失医疗行为;2.术前未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告知;3.手术中的过失医疗行为;4.护理中的过失医疗行为;5.用药中的过失医疗行为;6.输血中的过失医疗行为;7.由于各种原因,使患者发生内源性或者外源性医院内感染;8.孕产妇保健中过失医疗行为;9
    2023-10-27
    488人看过
  • 医疗行为过失应承担哪些责任,认定医疗行为是否过失的条件
    一、医疗行为过失应承担哪些责任医疗行为过失应承担的责任如下: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四种责任程度划分仅仅是定性,而没有完全解决定量的问题,即具体应承担多少比例的责任。主要责任应承担60%~90%,次要责任承担20%~40%,轻微责任比例不超过10%。对于医务人员过失造成的医疗过失,可依据《医师法》第37条规定执行,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违反医师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认定医疗行为是否过失的
    2022-07-09
    420人看过
换一批
#医疗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病历
    词条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也是医学教育、科研和法律的重要依据。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 更多>

    #病历
    相关咨询
    • 在哪里判定医疗过失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22
      判定医疗过失应当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 医疗过失赔偿项目有哪些医疗过失赔偿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2-31
      在医疗过错赔偿中,一般根据患者受的伤害程度进行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费营养费等一系列费用,进行相应的补偿。 (一)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 (二)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
    • 如何认定医疗过失行为,医疗过失行为责任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9
      一、医疗过失是指什么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在具体实施医疗行为时没有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表现为未能预见并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人身或财产利益受损。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是否存在主
    • 医疗过失纠纷与非医疗过失纠纷的区别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20
      1、医疗过失纠纷 是指由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过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包括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包括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规程等失职行为所致的医疗事故和因医务人员技术过失所致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确有过失,但经及时纠正,未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
    • 医疗过失是不是医疗事故,法律有哪些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2-09
      医疗过失不是医疗事故。二者的主观方面不同。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