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2 21:15:59 231 人看过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给第三方造成损害的紧急避让行为。紧急避险的对象就是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包括一切危险,如: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动物侵害等等)。

紧急避险的要件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火警、救生员),不得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有关的危险时实行紧急避险。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参与共同实施,而是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

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独立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

以上我们可看出间接正犯与紧急避险两个是不同的概念。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和区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同属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法律规定,行为人对此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两者的相同点表现在:

(1)主观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2)成立的前提是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

(3)都有某种限度的制约,否则,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二)两者的区别:

(1)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中危害的来源只能是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中危害来源比较广泛,它不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还可以是自然界的力量、动物的侵袭等等。

(2)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来实行,不能损害没有参与实施不法侵害的其他人的利益;而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只能是与危险的发生无关的第三者的利益。

(3)对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排除危险的惟一方法时才能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这样的要求,即使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用其他方法来避免损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4)对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允许等于或者大于不法侵害行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5)对主体的限定不同。正当防卫对防卫人一般无特殊要求,只要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都可以实行;紧急避险则不适用于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6)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特殊防卫权,也有人称为"无过当防卫权"或者"绝对防卫权";而紧急避险却没有类似的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11: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紧急避险相关文章
  • 紧急避险和意外事件的区别
    紧急避险是为了大利益而牺牲小利益的行为,在整个行为之中是有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虽然可能对危险的发生也没有遇见,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做出选择的,同时也有避险意思。而意外事件是对危险的发生没有任何预见,而且对危险的后续发展也没有做出任何选择,没有避险意思。一、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有何区别根据法律规定,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主要包括。1、就是危险来源的不同。正当防卫危险来源只有来自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2、实施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呢则是向第三者实施;3、就是行为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是出于必要,即能够用其他方法避免不法侵害的,那么也允许进行正当防卫;而紧急避险行为的实施则出于迫不得已,除了避险以外别无其他选择;4、行为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既可以小于、也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则只能是
    2023-06-28
    453人看过
  • 教唆犯与正犯的区别:间接与直接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第二,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以个人承担刑事责任。而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教唆犯成立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第二,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其突出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举个
    2023-08-12
    142人看过
  • 在避险中如何区分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
    一、在避险中如何区分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的损害怎么赔偿紧急避险损害该这样赔偿:1.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2.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不当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3.受害人要求赔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赔偿;4.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当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措施
    2023-10-22
    285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行为应当如何区分
    一、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行为应当如何区分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的损害怎么赔偿紧急避险损害该这样赔偿:1.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2.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不当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3.受害人要求赔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赔偿;4.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当的民事责任。
    2023-08-17
    334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与理解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防卫行为。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如下:1、起因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包括但不限于不法侵害;2、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是不法侵害人本人,而紧急避险是合法第三人;3、限度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紧急避险是没有造成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区别?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有:1、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紧急避险必须是出于迫不得已;2、紧急避险要求主体不能有特定的身份,正当防卫没有身份要求;3、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
    2023-08-11
    362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合法防卫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一、紧急避险与合法防卫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区别:1.对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排除危险的惟一方法时才能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这样的要求,即使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用其他方法来避免损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对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允许等于或者大于不法侵害行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两者的联系:1.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2.前提相同。二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二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1.必须是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危险;2.必须是迫不得已、别无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3.必须是为了避免合
    2024-01-09
    219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无因管理
    区别:1、它们在行为时间上就不同,显然无因管理在一般时间下也可以进行的行为紧急避险则是在正在发生危险时所进行的行为;2、行为实施的结果也不一样,无因管理是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但是他不同于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会损害到他人一定权利的,是牺牲了部分利益来避免更大的损失发生。无因管理体现的是社会对公民的道德要求。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紧急避险是指当事人虽然明知道采取紧急措施会使他人的利益或者公益遭受损失,但因不可抗力无法避免,只有采取紧急措施保全自己安全。紧急避险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客观特
    2023-06-13
    152人看过
  •  民事责任与紧急避险
    该段内容讲述了紧急避险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紧急避险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实施这一行为的人将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另外,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如果紧急避险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害,那么实施这一行为的人将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 急 避 险 的 民 事 责 任 是 什 么 ?紧急避险是一种民事责任形式,指在面临不可预见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紧急避险所侵害的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
    2023-09-12
    96人看过
  • 胁从犯中的胁迫行为与紧急避险
    从紧急避险的概念来看,其与胁从犯因被胁迫行为而实施犯罪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英美刑法中,紧急避险与被胁迫行为均作为一种合法的辩护事由,两者的区别不大,但是其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威胁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来源是自然力量,被胁迫行为是人的行为,紧急避险也可以看成是自然力量引起的被迫行为,而被胁迫行为也可以理解成人的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理论认为,作为紧急避险前提的危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的,如犯罪分子以行凶杀人相威胁;二是自然的,如地震,火灾等使得行为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等。在被迫行为的场合下,行为人在自身或者他人有生命危险或者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胁迫之紧急场合下,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法益而保护较大法益的行为,完全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所以,在我国刑法中被胁迫而做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中的一种,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所有的因被胁迫而实施犯罪的行为都可被当做紧急避险来处理。一、紧急避险与
    2023-06-21
    387人看过
  • 紧急避险概念与避险过当的处罚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一样,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紧急避险行为发生不如正当防卫那样多,因此,在刑法修改中,除个别词句的调整以外,对紧急避险的规定基本上未做大的修订。一、紧急避险的概念根据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之所以不负刑事责任,是因为,从主观上看,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从客观上看,它是在处于紧急危险的状态下,不得已采取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从总体上说,它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在
    2023-06-11
    206人看过
  • 在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中怎么区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防卫行为。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如下:1、起因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包括但不限于不法侵害;2、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是不法侵害人本人,而紧急避险是合法第三人;3、限度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紧急避险是没有造成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2024-04-30
    383人看过
  • 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区别是什么?
    一、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区别是什么?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差别也很明显。第一,危害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既可能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能来自自然灾害,还可能是动物的侵袭或者人的生理、病理疾患等。而自救行为的危害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第二,行为保护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既可以保护本人权利,也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不要求只局限于自己的权益;而自救行为仅限于保护本人权利,出于保护他人权利目的的不能实行自救行为。第三,行为涉及对象不同。紧急避险行为涉及的对象是合法第三者,该第二者与危险的原因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是正对正的关系。而自救行为涉及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而不能针对第三者,可以说是正对不正的关系。第四,实施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所面对的危险正在现实地实行,如果没有正在进行的现实的侵害,就不可以以损害别的合法
    2023-04-13
    170人看过
  • 正当防卫就是无罪释放吗,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一、正当防卫就是无罪释放吗构成正当防卫的,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不会追究正当防卫者的刑事责任,不会对其提起刑事诉讼,不存在无罪释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1、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中危害的来源只能是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中危害来源比较广泛,它不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还可以是自然界的力量、动物的侵袭等等。2、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者
    2023-04-18
    340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属于哪种救济
    一、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属于哪种救济正当防卫属于私力救济。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是什么1、危险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有来自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不仅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也可以是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等。2、实施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则是向第三者实施。3、行为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
    2024-01-16
    36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紧急避险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出罪事由。具体来说其构成要件有: 1、避险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不含职业或者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要面对的对其本人的危险); 2、这种危险正在发生; 3、因为不得以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4、紧急避险要有避险意识,也即... 更多>

    #紧急避险
    相关咨询
    • 紧急避险与应急避险的区别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0
      一、什么是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区别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是什么,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5
      关于紧急避险,刑法是这样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简而言之,紧急避险是为了保全一部分合法利益而损害无关第三人的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当然,紧急避险也不能超过必要限度。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受保护的权益,如果两者相同或者由于避险造成的损害大于所保护的权益,紧急避险就超过必要的限度了
    • 紧急避险引发交通事故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和紧急避险的联系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21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有哪些相关规定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08
      法律分析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包括有:正当防卫危害的来源只能是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则的危害来源则可以为自然人、环境物件或者动物。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紧急避险和安全避险的区别是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31
      紧急避险只能是在较高利益受到损害时不得以损害较小利益的情况,而生命和生命是等价的。因此,本案中王某明知将A挡在自己面前其会发生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第条,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