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甲、乙两兄弟于2010年冬至这天,相约后一起上山祭扫父母的坟墓。祭扫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甲、乙按照当地的祭扫仪式,清除杂草后,分别在坟地实施了焚烧纸钱、点蜡烛、燃放鞭炮的行为,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就离开坟墓。后从该坟地上燃起明火,引发了森林火灾,烧毁林木180余亩,造成损失15万多元。但无法查明焚烧纸钱、点蜡烛、燃放鞭炮三个行为中到底是是哪一个行为引起火灾的。
二、分岐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理由是: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才负刑事责任。过失行为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才可能构成犯罪。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理论上认为不存在共同过失犯罪。本案中无法查清是哪个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行为引发火灾,如果一起追究两人的刑事责任,对没有引起火灾的那个人是明显不公平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甲、乙两人构成失火罪,系共同过失犯罪。理由是:虽然《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该条第二款又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故我国刑法并没有否定共同过失犯罪。甲、乙两人的共同过失、共同行为造成了严重危害后果,达到刑事追诉标准,均应负刑事责任。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犯罪嫌疑人甲、乙构成失火罪,理由如下:
1、两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有共同过失。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本案两犯罪嫌疑人共同在一个墓地扫墓,都负有避免火灾的注意义务,本应相互提醒不得用火或者在用火后共同采取足以预防危险的措施。但两人轻信能够避免火灾,两人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起违反规定在林地用火,事后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结果造成森林火灾,主观上共同存在轻信过失。
2、两犯罪嫌疑人有共同过错行为。两犯罪嫌疑人的一系列行为,是事先联络后依据传统习惯共同默认的,出于祭扫坟墓的共同目的,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并完成的。两人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巧合的同时行为,而是一个整体,各自的行为是默契的分工行为,属共同危险行为。
3、共同危险行为造成了足以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后果。本案中失火的结果是毁坏林木80多亩,造成损失5万多元,具有明显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失火罪的追诉标准,具备了刑法关于失火罪的构成要件。
-
失火罪存在共同犯罪吗,失火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378人看过
-
是否存在过失犯罪不作为罪?
324人看过
-
肯定过失共同犯罪存在积极意义
304人看过
-
失火罪都是过失吗?失火罪与放火罪有何区别?
160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存在停止形态
325人看过
-
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失
309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
在共同犯罪中是否有共同过失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04共同犯罪不存在共同过失。根据《刑法》的规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即两人以上由于过失行为,造成同一危害结果的,不以共同犯罪定罪处罚。因为在过失犯罪的场合,行为人在主观上既不希望,也不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当然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也就不属于共同犯罪。
-
共同犯罪是否存在共同过失,法律上该如何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7法律分析 共同犯罪之中不存在共同过失。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
-
结果犯是否存在过失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8不存在未遂。 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
过失犯罪是否存在中止能力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8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一般只有在造成了严重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才会认定为犯罪,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中并没有适用犯罪中止的空间。 《刑法》第十五条 《刑法》第二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