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犯罪事实与新罪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3 14:51:59 471 人看过

新的犯罪事实与新罪不是同等的关系,新的犯罪事实指犯罪事实在判刑前没有被发现的情况,而新罪一方面是指发现新的犯罪事实,而且该犯罪不是所判刑之罪,另一方面可以与新的犯罪事实等同意义理解。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处理

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应当如何处罚?我国《刑法》根据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的表现规定了以下三种法律后果:

(一)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根据该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三)根据该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另外,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4日 13: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累犯罪前罪与后罪的区别
    本文介绍了前罪和后罪之间的联系。根据法律规定,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且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外,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5年内。这些规定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打击犯罪和保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前罪和后罪之间有以下联系:1.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5年内。 前 罪 与 后 罪 刑 罚 区 别前罪与后罪刑罚区别在于它们所涉及的法律责任、犯罪性质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前罪是指在先前的犯罪行为,而後罪是指在之后的犯罪行为。前罪和後罪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犯罪性质。前罪可以是犯罪,也可以是违规行为,而後罪则必须是犯罪行为。前罪和後罪在刑罚执行情况上也存在差异。前罪所涉及的刑罚可能会因为先前的犯罪行为而被
    2023-09-05
    131人看过
  • 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最新解释
    1、实现勒索的方式不同。一般而言,敲诈勒索罪是对被勒索人本人实施威胁或要挟方法(通常利用自己掌握的对受害人不利的所谓“把柄”),迫使其给付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财产性利益;而绑架罪,则是通过劫持被绑架人,控制被绑架人的人身自由,然后以杀、伤被绑架人为内容或者以给付钱财方恢复被绑架人自由为条件,威胁被绑架人的亲友或者相关第三人给付财物。2、犯罪客体有一定的差异。两罪都是复杂客体,即都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但是,勒索型绑架罪虽然也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但其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敲诈勒索罪虽然对被害人的人身有一定的威胁,但其主要侵犯的还是被害人的财产权利。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是什么1、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如下:(1)犯罪侵害的对象不同。敲诈勒索罪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而绑架罪实施威胁绑架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分别不同的人。(2)客观要件表现不
    2023-07-05
    491人看过
  • 漏罪和新罪的区别是什么
    漏罪和新罪区别是什么漏罪是指法院判决前已经实施的犯罪,但法院判决时没有发现该犯罪行为,而新罪是指法院判决后,犯罪分子重新犯的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条【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2023-06-14
    60人看过
  • 未实行犯罪与计划犯罪有区别吗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有区别。犯罪预备的条件:1,被告有意实现某一犯罪,只有在犯罪意图的控制下,才能建立犯罪准备;2、开展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预备活动。所谓准备工具,是指为犯罪准备的各种物品,制造条件是指为犯罪直接创造机会或条件的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预备行为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未能进展到实施犯罪。犯罪未遂的要求,首先,被告已开始实施犯罪,即已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未成功,即犯罪未达到既遂状态;犯罪失败是由于罪犯意志以外的原因,通常包括:受害者的抵抗、第三方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碍等。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有何区别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还是被动。犯罪预备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即必须实施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
    2023-07-07
    213人看过
  • 怎么区别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虽然都是通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心理活动,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犯罪目的表明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比较具体,对犯罪行为起指引方向的作用。(3)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各不相同,犯罪动机可能相同。(4)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因此,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应当注意区分。一、犯罪被抓后死不承认会怎么样犯罪被抓后死不承认的结果视情况而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
    2023-03-09
    180人看过
  • 冒犯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及其司法实践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如下:1、客观表现不同。侮辱罪是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2、犯罪手段不同。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和诽谤罪可以同时起诉吗侮辱罪和诽谤罪是能同时起诉的,自诉人是需要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的,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
    2023-07-18
    56人看过
  • 最新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区别有哪些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区别,分别是:1、主观上不同。危险驾驶罪主观上是故意,交通肇事罪的主观上是过失;2、客观上不同。危险驾驶罪的客观上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交通肇事罪的客观上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3、处罚程度不同。交通肇事罪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处罚,危险驾驶罪会处拘留或罚金;4、危害结果不同。危险驾驶罪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交通肇事罪要。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1、犯罪主体。要明确交通肇事罪本罪的主体,也就是造成此事故的人。犯罪驾驶人要是一般人,没有特殊的条件,也就是说得是已经成年了的,且没有相关精神疾病,心智也正常的人。犯交通肇事罪的人一般有两种,一是在从事与交通相关公职的人员,比如说火车司机、飞机司机、火车变轨人员、管理交通的人员等等,他们没有履行相关职责,一样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2023-07-28
    381人看过
  • 新形势与职务犯罪罪与非罪的认定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则将受到严厉的制裁。新形势下,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对其行为能否认定为有罪仍然有一定困难。本文拟对此问题略抒浅见。一、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主要职务犯罪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要职务犯罪行为。审判实践中,可从犯罪主体、客体、客观行为及行为后果等犯罪构成来界定该类犯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要看职务犯罪人员的主体身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刑法第九十三条对国家工作人员作了相关的规定:第一类为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第二类为国有公司、企业和事
    2023-05-31
    225人看过
  • 罪名的划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不能。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的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犯罪必须是一个罪名吗共同犯罪不一定是一个罪名,共同犯罪当然可以构成不同罪名。共同犯罪是指共同实施犯罪行为,而非构成共同罪名,同一犯罪行为可能会因行为人之间自身状况不同而导致构成不同罪名,比如年龄、精神状况等,所以共同犯罪当然可以构成不同罪名。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7-05
    285人看过
  • 犯罪对象与犯罪之物的区别
    一、犯罪对象与犯罪之物的区别犯罪对象和组成犯罪之物(犯罪生成物),是相对于犯罪行为来说的,以犯罪行为指向为标准,比如:猥亵儿童罪,犯罪对象就是儿童;制造毒品罪,犯罪生成物是毒品,贩卖毒品罪,犯罪对象是毒品;盗窃枪支弹药罪,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制造枪支弹药罪,犯罪组成物是枪支弹药,犯罪对象也是枪支弹药。它俩指向可以一样,但是却不是相等概念,就像煮饭锅和高压锅都可以煮饭,但煮饭锅可以腾馒头,高压锅可以炖骨头,又各具特色。二、什么是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是侵害行为所指向的人或物。区别于犯罪客体:(1)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受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则是犯罪客体的具体体现。(2)犯罪客体总会因犯罪行为而必定受到损害或可能受到损害,犯罪对象则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必定受到损害。(3)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不可缺少的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
    2023-04-14
    436人看过
  •  终止犯罪与未完成犯罪的区别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是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原因以及刑事责任上存在差异。中止可以在犯罪既遂前任一过程发生,而未遂则仅在犯罪实行终了之后。中止是由行为人自己主动放弃犯罪,而未遂则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能完成。在刑事责任上,中止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而未遂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在时间、原因以及刑事责任上存在差异。首先,它们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可以发生在犯罪既遂前的任一过程,而后者则仅在犯罪实行终了之后;其次,它们的原因不同,前者是行为人自己主动放弃犯罪,而后者则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能完成;最后,它们的刑事责任不同,前者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后者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原因差异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是两个在司法审判中经常出现的概念,虽然它们仅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在法律分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023-08-23
    91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在实践中有些刑事犯罪是属于行为人过失造成的,而还一些则纯属是意外事件,对犯罪行为的定性对量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失犯罪可以减轻刑事处罚,那么如何区分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指的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而意外事件是指完全不能预见也不能避免的情况,不构成犯罪。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进行区分时,应根据一定的判断基础、判断方法与判断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是否能够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一
    2023-03-06
    224人看过
  • 事实婚姻中同居与重婚罪的区别
    一、与他人存在事实婚姻符合重婚罪。事实婚姻,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二、同居与重婚的区别在于与他人同居时是否以夫妻名义。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区别1、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都具有共同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而非法同居的男女双方不具有这种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2、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具备公开的夫妻身份,而非法同居的男女双方往往具有陷落性,临时性,不具有公开性。3、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均无配偶,有配偶的则为事实重婚,非法同居的范围要比事实婚姻宽。事实婚姻,我国法律规定了一个时间界限,只要该婚姻是发生在94年以前的,法律承认其婚姻的效力,即事实婚姻也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婚姻,可以进行离婚,财产分割等等行为。《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
    2023-08-03
    75人看过
  • 团伙与集团犯罪的区别
    犯罪团伙和犯罪集团的区别在于犯罪团伙具有临时性,而犯罪集团则为长期的固定的犯罪组织。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犯罪团伙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临时纠集起来的一种犯罪组织形式。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刑法对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要小于犯罪集团。一、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集团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犯罪集团由三人或者三人以上组成。三人以上组成犯罪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实施犯罪。在这一点上,犯罪集团与黑社会组织以及犯罪团伙并无明显的区别。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犯罪集团的人数常常比犯罪团伙多,而又比黑社会组织少一些。当然,也有一些小型的犯罪集团,人数比犯罪团伙少得多,而一些较大规模的犯罪团伙人数比较多。第二,犯罪组织比较固定。犯罪集团具有组织固定的特征,这是与犯罪团伙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犯罪团伙的组织成员不固定,团伙成员经常迅速地发生变
    2023-03-05
    8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没有犯罪事实与发现犯罪事实理解的区别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7
      结果一样。但内容理解不一样。前者是根本没有犯罪行为;后者只是没有发现犯罪事实的证据。
    • 什么是新的犯罪事实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10
      有犯罪事实,一是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审判期间,法院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可以建议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检察院不同意或者在七日内未回复意见的,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作出判决、裁定。”
    • 发现新的犯罪事实是指什么? 新罪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6
      新的犯罪事实与新罪不是等同关系。新的犯罪事实,不分罪名,只关注犯罪事实,即犯罪事实在判刑前没有被发现的情况。新罪,一方面是指发现新的犯罪事实,而且该犯罪不是所判刑之罪;另一方面,可以与“新的犯罪事实”等同意义上来理解。
    • 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事实上有何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26
      爆炸罪与以爆炸为手段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在司法实践中区分起来有时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这类犯罪的行为人也实施了爆炸的行为,可能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以及房屋、财物的焚毁。应当明确,爆炸罪与此种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尽管在犯罪手段上虽然相同,但其行为危害的对象及后果是有明显区别的: (一)犯罪客体不同 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侵犯的
    • 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区别?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1
      犯罪是刑事责任的法律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职不同。 1、所谓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事处罚性的行为。首先,犯罪是有刑法明文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其次,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再其次,这种危害性应当受到刑法的调整。所谓刑事责任,也就是犯刑法为调整那些法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所及于犯罪人的刑罚责任。 2、构成犯罪不一定承担刑事责任。在原始的报应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