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同一债务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表)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此指标表示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反映了企业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对企业来说,过高的流动比率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下,管理松懈,资金浪费,同时也表明企业过于保守,没有充分使用目前的借款能力。
而流动比率过低,则表明企业短期负债偿付能力较弱,财务风险较大。
西方财务管理界人士认为,流动比率为2,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负债能力才有保证。当然,这一比率是一种静态的衡量方法,它假定企业已濒临清算,而没有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给企业一个动态的估价。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在流动比率的基础上,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使此财务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更准确。因为存货用于偿付短期负债,存在以下不确定因素:
(1)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2)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作处理。
(3)部分存货已抵押给债权人。
(4)存货估价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
影响速度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帐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帐可能比预计的坏帐准备金要多:季节性的变化,可能使报表的应收帐款数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
3.保守速动比率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中除存货存在不确定因素外,还有一些流动资产,其流动性也较差,如待摊费用、预付费用等,因此,将这些项目扣除后的现金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更准确。
-
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意思是什么
455人看过
-
企业偿债能力强说明什么
494人看过
-
偿还债务能力要看企业的什么
365人看过
-
企业偿债能力怎么算
441人看过
-
资产的变现能力叫做什么
330人看过
-
偿债能力对企业的影响
239人看过
长期债务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务,通常包括银行贷款、债券、长期借款等。 长期债务的还款期限较长,利率相对较高,需要借款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以确保按时还款。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债务的还款期限较长,需要借款企业做好债务管理,合理安排资... 更多>
-
什么叫做债的执行力安徽在线咨询 2021-07-14债权的执行力,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通过执行程序强制实现其给付的效力。法律仅赋予债权以请求力是不够的,还须赋予债权以执行效力,从而为债权的实现提供更为可靠的法律保障。债权的执行力,为债权人依靠司法救济实现给付利益的效力,债权人须依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债权具有执行力也是法律赋予的债的关系的最后保障。
-
什么叫做执行力?什么叫做执行力?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31什么是执行力就是企业里为某项任务、某项指标,而要完成的力度。我们知道,所有的决策、制度、任务和指标,其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执行来完成的。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大到国家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到企业里的“制度挂墙、我行我素”,无不是执行力出了问题。把“执行力”看做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是会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的本质的。当一项决策的结果出了问题,我们多是怀疑决策本身;当管理制度无法执行下去,我
-
什么叫做商品流通企业?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0商品流通企业是通过低价格购进商品、高价格出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商品进销差价,以此弥补企业的各项费用和支出,获得利润的企业。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包括: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外贸、医药商业、石油商业、烟草商业、图书发行以及从事其他商品流通的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商品购进、销售、调拨、储存(包括运输)等经营业务实现商品流转,其中购进和销售是完成商品流通的关键业务,调拨、储存、运输等活动都是围绕商品购销展开
-
企业偿债能力的名词解释云南在线咨询 2022-09-01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现金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什么叫企业债务风险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71、企业的债务风险主要是指作为企业债权人在受到法律保护范围内面临的债款损失风险。 2、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增强法律保护意识,树立企业风险意识,深入调研市场,熟知竞争对手,强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感知意识,通过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