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有4个区别。分别如下: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别人的人身权利;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着重于骗,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4、立案标准不同。
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如下:(1)客体不同。强迫交易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或其它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不同。强迫交易罪行为人对被害人可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使用威胁、要挟方法,若行为人当面对被害人使用暴力,则超出了敲诈勒索罪的范围,此其一。其二,本罪行为人在强迫对方达成交易后一般会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商品作为代价,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则完全是无偿占有被害人财物。(3)主观方面不同。强迫交易罪行为人实施强迫交易行为主观上是为了达成交易,牟取不法利益,而敲诈勒索罪行为人主观上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4)主体不同。强迫交易罪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而敲诈勒索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敲诈勒索与诈骗罪的异同点在哪里
362人看过
-
敲诈勒索未遂是否和敲诈勒索罪等同
316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
125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是否可以同时被定罪?
242人看过
-
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
217人看过
-
新闻敲诈属于敲诈勒索罪而非诈骗罪
32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怎么判刑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4一、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诈骗罪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受蒙蔽而自愿的交付财物。两者的犯罪主体都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1、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比较单一,侵
-
敲诈勒索和诈骗罪竞合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21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是不存在想象竞合关系的,比如两者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诈骗罪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让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钱交给自身,而敲诈勒索罪主要是采用要挟、恐吓等手段,让对方把钱交给自己。
-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02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一般是不存在竞合的。因为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想象竞合主要指的就是行为人通过一个主观故意实施相关的犯罪行为,但是这样的一种犯罪行为却触犯了两个以上的罪名的。
-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处罚标准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7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 3、主观方面,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故意。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
-
敲诈勒索罪概念,敲诈勒索罪是以什么标准立案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10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2000至5000元以上,3000至10000元以上,3000至50000元以上的,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治安情况,在定金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当地执行的具体金额标准,向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