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刚出生是否享有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9 14:11:16 149 人看过

一、民法典刚出生是否享有民事权利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所以出生后享有民事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五条【自然人出生和死亡时间的判断标准】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

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二、民事权利有哪些

1、财产权和人身权——这是以权利的客体之不同所作的分类。

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这是根据权利的作用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1)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3)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例如不安抗辩权。

(4)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

3、绝对权和相对权——这是以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权利的

(1)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助行为即可类型实现的权利。

(2)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权利人和义务人均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的实施或者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

4.主权利和从权利——这是根据权利的相互关系所作的分类。

(1)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着的两个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

(2)从权利则指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其存在前提的权利。

(3)主权利移转或者消灭时,从权利也随之移转和消灭。

5、既得权和期待权——这是根据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所作的分类。

(1)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经全部具备并被主体实际享有的权利。

(2)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具备,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权利。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所以刚出生的婴儿享有民事权利。

父母作为监护人要保护婴儿的民事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9日 09: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权利相关文章
  • 公民可以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有哪些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
    2023-06-03
    368人看过
  • 民法侵权可否对事后责任享有权利
    涉及人身伤害的免责约定是无效合同内容,该约定不能作为免除侵权责任的抗辨理由。对于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给予特殊保护的。我国《民法典》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民法侵权造成的间接损失可否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是可以获得赔偿的,但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间接损失是存在的,法院才会支持间接赔偿主张。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2023-08-01
    312人看过
  • 民事主体能否滥用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
    一、民事主体能否滥用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界限,行使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为滥用民事权利。民法一方面鼓励权利主体正当地行使权利,另一方面为权利的行使划定了明确的界限,即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可构成侵权。当然,滥用民事权利和侵权二者不同,权利滥用的前提是有正当权利存在,且是权利行使或与权利行使有关的行为,侵权行为一般事先没有正当权利存在;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是对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的一定限制,通过限制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达到民事权利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平衡,而侵权责任制度的目的是保护
    2023-05-01
    170人看过
  • 民法典每个民事主体都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一、民法典每个民事主体都有民事权利能力吗是的,从出生到死亡为止具有民事权利的能力。根据《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有哪些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4.
    2023-06-19
    327人看过
  • 民法典死刑未决犯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法典死刑未决犯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时停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就是说自然人只要还没有死亡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死刑未决犯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认定民事权利能力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其一,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是理所当然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有做人的资格。但实际上,这种平等的资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和进步得来的,最终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试想,在奴隶社会,奴隶作为奴隶主的财产而存在,根本不可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当然那时的法律也没这些概念),因而也就不是民事主体,不享有民事权利。也就是说
    2023-06-19
    355人看过
  • 自然人和法人各享有哪些民事权利
    自然人和法人各享的民事权利:1、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2、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区别如下:1、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消灭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从自然人的出生开始,到自然人死亡时消灭;2、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专属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法人不可能享有,而专属某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自然人则不能享有;3、民事权利能力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相互之间一般没有多大差别,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有局限性,并且相互差异很大。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
    2023-08-13
    228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权利能力包含哪些因素
    一、民法典民事权利能力包含哪些因素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3、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5、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6、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7、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8、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9、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
    2023-04-12
    61人看过
  • 民法典未办产权证能否享有业主权利
    一、民法典未办产权证能否享有业主权利未办产权证不能享有业主权利,因为房屋的所有权人才是业主,没有取得产权证就不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不是业主,所以不能享有业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二、业主的权利有哪些1、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对于建筑物内专有部分的住宅、经营性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2、共有权业主的共有权包括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建筑区划内配套建设的公共场所、场地、设施的共有权;共有道路、车位的共有权;建筑物区划内配套建设的车位、车库的法定用役权。这种共有权包括使用权、收益分配权、危险和妨害的排除请求权。3、共同管理权共同管理权是维护共有部位和共有物物理性能以及保证配套设施运行的权利。
    2023-06-19
    77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服刑人员有没有民事权利
    具有。因为民事权利是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就享有的,这里所说的自然人包括服刑人员,所以服刑人员具有民事权利。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服刑人员要遵守什么规定监狱服刑人员服刑期间严格遵守下列纪律:(一)不超越警戒线和规定区域、脱离监管擅自行动;(二)不私藏现金、刃具等违禁品;(三)不私自与外界人员接触,索取、借用、交换、传递钱物;(四)不在会见时私传信件、现金等物品;(五)不擅自使用绝缘、攀援、挖掘物品;(六)不偷窃、赌博;(七)不打架斗殴、自伤自残;(八)不拉帮结伙、欺压他人;(九)不传播犯罪手段、怂恿他人犯罪;(十)不习练、传播有害气功、邪教。家属探望罪犯的时间和被判处的刑罚并没有任何的关系,无论是无期徒刑还是拘役或者
    2023-08-02
    117人看过
  • 民法典权利质押规定,民法典权利质押包括哪些权利
    一、民法典权利质押的规定民法典权利质押的规定如下:第四百三十四条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转质,造成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四百三十五条质权人可以放弃质权。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出质,质权人放弃该质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质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是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以及第四百三十六条、第四百三十七条、第四百三十八条。二、民法典权利质押包括哪些权利权利质押包括以下这些内容:1.可以转让的有效债权;2.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三、什么叫权利质押权利质押,是指特定权利作为担保物的质押形式。不是一切权利都可为权利质押的标的,作为权利质押标的的,只能是财产所有权以外的具有交换价值的财产权,如债权、股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财产权;不具有交换价值的权利,不
    2023-05-06
    359人看过
  • 依法享有权利是否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正确,公民平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平等地依法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犯罪嫌疑人在刑事侦查阶段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一)了解自己涉嫌何种罪名,并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材料和意见,辩解自己无罪和罪轻的权利;(二)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的权利;(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四)对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五)亲笔书写供词和对笔录进行阅读、听读、提出补充、修改意见的权利;(六)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七)要求侦查人员、鉴定人员、翻译人员回避的权利;(八)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被讯问时,可
    2023-07-17
    206人看过
  • 法人依法什么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一、分公司可以作为公司股东吗?分公司是不能够成为公司股东的。公司的股东,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不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不能投资其它有限责任公司称为股东。二、法人是什么概念有什么责任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1.法人的独立责任法人的独立责任是指法人必须用自己的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法人投资者的有限责任有限责任是指法人的投资者对于法人的债务,仅以其投资额为限承担清偿责任,亦即法人的投资者仅以其投资部分的财产,对法人的经营活动承担风险。三、民法典中的行政处罚中的法人是什么意思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处罚中的法人是具
    2023-04-03
    312人看过
  • 民法典人身自由是否为一种民事权利
    一、民法典人身自由是否为一种民事权利人身自由权是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二、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有什么不同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律资格,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等同于取得实际的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是自然人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所取得的。3、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不可分离。自然人一旦出生,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死亡是自然人丧失民事权利能力的唯一法定事由,并且民事权利能力不得以任何方式予以转让,也不能抛弃或者继承。根据民事权利的类型不同,自然人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别。对于财产方面的具体民事权利,自然人可以选择享有、转让或者放弃。生命权、健康权等
    2023-06-19
    330人看过
  • 民法典外国人是否是民事权利能力主体
    一、民法典外国人是否是民事权利能力主体自然人是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而外国人也是属于自然人,所以外国人是民事权利能力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比较两者,可以清楚地认识与理解民事权利能力的基本法律特征: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
    2023-06-19
    78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更多>

    #民事权利
    相关咨询
    • 民法典民事主体都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9
      民事主体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非法人组织是否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其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因此,民事主体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 民事权利有哪些含义, 民事权利可以分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4
      民事权利包含以下含义: 1、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 3、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分类: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
    • 民事主体能否滥用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30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界限,行使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为滥用民事权利。民法一方面鼓励权利主体正当地行使权利,另一方面为权利的行使划定了明确的界限,即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可构成
    • 民事权利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8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简单的说,就是权利主体对实施还是不实施一定行为的选择权。在理解权利的概念时,要注意与权能和权限相区分。其中,权能通常指权利的具体形式;而权限是法律准许当事人意思发挥作用的限度范围。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
    • 民事主体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有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22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