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31 20:53:10 368 人看过

第一章绪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不具备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这类行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统称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西方刑法理论中被称为阻却违法性的事由。正当防卫是这类行为中的一种,它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它是正义不必屈服与非正义这一古典法思想在刑事领域中的逻辑展开和经典演绎。它的含义是指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侵害所可能带来的侵害。它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时,它也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正义与邪恶的集中体现。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明文规定,极大的提高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且有利于树立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但由于某些方面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分歧。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而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因此,围绕立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为此,笔者拟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正当防卫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正当防卫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虽然97刑法对此作了重大修改,但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由于人们已经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不法侵害行为的类型手段及其强度千差万别,加之防卫人遭受侵害时所处环境及其精神状态、心理感受各不相同,使得对“有限性”问题的探讨变得“无限性”。第二章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内涵及特征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允许防卫人通过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最高限度。它是正当防卫成立的关键,决定着防卫行为是一种正当防卫行为还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7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此可见,正当防卫的限度是个质与量的统一体。限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幅度、范围等具体界线。是与质与量的概念密切相联的,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适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质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变到一定程度则导致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正当防卫的限度中蕴含着量与质的要求,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达到造成重大损害的这个相对的量,突破了这个关节点,就形成质变,由正当防卫行为转变为犯罪行为了。根据刑法的规定,衡量限度有两个法定的因素:一个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指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之间明显失衡,反差较大的情况;一个是“造成重大损害”,是指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所造成的损害相对于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来说,有较大反差的同时防卫后果本身有较强程度的严重性的情形,一般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特殊情况下也包括造成不法侵害人财产的巨大损失。前者是防卫强度的说明,后者是防卫结果的表现,如果二者同时具备则构成防卫过当。可见突破了正当防卫的这个必要限度,就是法律所禁止的。根据笔者的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有以下几个特征:1.客观性正当防卫行为是一种个人行为,正当防卫权利也是法律所规定的一种个人权利。正当防卫权虽有一定的惩罚性,即客观上在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时也惩罚了不法侵害人,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以救济为主,即行使正当防卫权不能造成不必要损害,只能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权利即可,而不能再造成其他不必要的损害。不法侵害人的权利因其实施不法侵害而不被法律所完全保护,法律允许正当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行使正当防卫权本身就意味着法律同时剥夺了不法侵害人在一定限度内反击正当防卫的权利,意味着不法侵害人有义务受到正当防卫人合理限度的损害,目的是制止其不法侵害为限,其剩余权利则不得损害。因而对不法侵害人来说,既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部分,也有不受法律保护的权利部分,这两部分的分界线即是必要限度所在。而其不受法律保护的那部分权利多少取决于其不法侵害的强度与性质,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程度越严重,其权利受法律保护的部分就越少,直至不法侵害人实施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正当防卫剥夺其生命,也是合法,此时不法侵害人生命权亦不受保护,防卫限度消失。综上所述,必要限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0日 18: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条件
    正当防卫的条件有: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非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非法侵权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或自然人;可能是针对自己,也可能是针对他人;可能是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而实施的,就符合本要求;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所谓非法侵权,是指法律明确禁止侵犯某种权利或利益,包括犯罪和非法侵权;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非法侵权,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非法侵权必须正在进行,而不是尚未开始实施,或者实施者已经自动停止。否则,防卫不及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4、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也就是说,正当防卫行为不能损害未实施非法侵权行为的第三方。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是有利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当受到一定限度的限制,即正当防卫应当足以制止非法侵权。正当防卫的条件顺序:1起因
    2023-07-03
    473人看过
  •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能否超出必要的限度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能否超出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但是,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一般是不会构成防卫过当的。《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正当防卫的条件如下: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
    2023-06-17
    67人看过
  • 防卫权、正当性及其限度——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当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于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和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要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虽然,1997年新的刑法典在涉及正当防卫的限度等问题上比之原刑法典有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却依然存在着争论。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而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因此,围绕立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一、关于防卫权问题-来源及其范围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分散型的个人防卫本能向具有社会整体认同意识的法律权力进行转化的过程,实现了作为一种原始复仇状态的无节制行为朝着合乎人
    2023-06-12
    341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什么是正当防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3-06-11
    149人看过
  • 论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
    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是正当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政治内容。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每个公民都有通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犯罪分子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进行正当防卫的权利。同时,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对于犯罪分子就有一种威慑力,从而对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可见,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司在紧迫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历来都是刑法典的立法重点。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止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可否认,这一条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它是建立在传统的正当防卫又观念基础之上的立法产物,把正当防卫与刑事犯罪紧密联系;对正当防卫的界限缺乏明确界定;合司法实践中对防卫人过于苛求,不能
    2023-06-11
    318人看过
  • 正当防卫限度的界定方式
    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主要是根据侵害人的侵害行为的严重程度确定行为人的防卫行为是否超出了限度。这里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侵害人和防卫人的能力对比、环境因素、突发性因素等等。只有防为人的行为在综合上述因素没有造成侵害人重大损害时,才是合法的。正当防卫怎么认定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的认识和防卫的意志。前者是指辩护人意识到正在进行的非法侵权行为;后者是指辩护人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防卫挑衅、打架斗殴、意外防卫等都是没有防卫意识的行为。防卫指使,是指以正当防卫为理由,故意使对方侵犯对方,从而达到侵犯对方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励法。犯罪人不可能有主观上的犯罪意识而实施正当防卫。但这仍然是非法行为。相互争斗——意味着双方都有侵犯对方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都没有防卫意识,因此这不是一种合法的防卫,可能构成聚众斗殴罪和故意伤害罪。但是,如果一方请求宽恕或者在战斗结束后逃脱另一方继续攻击,则可能不
    2023-07-07
    131人看过
  • 正当防卫没有限度的情形
    一、正当防卫没有限度的情形正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对正在实施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认为是正当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为什么对正在实施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认为是正当防卫过当这是因为这类犯罪如不采取紧急的防卫措施,不法份子的行为侵害就可能会在瞬间造成极其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危害,同时在采取防卫措施时,正当防卫人也会由于惊慌而无顾后果,这种因突然的侵害而惊慌失措所采取的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损害,既不存在行为人的故意,也不存在行为人的过失,完全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正当行为。二、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有:(一)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关键
    2023-05-03
    486人看过
  • 浅谈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符合刑法分则某一具体的犯罪构成,实际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免遭犯罪的侵害,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相反有利于社会。但是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如果超越这些条件,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本文针对正当防卫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五个成立条件(起因、对象、时间、主观、限度),进行分析、举例加以论证之。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当我们遇到国家,集体或公民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应该进行正当防卫。我国刑法保护和提倡公民依法实行正当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超越了这些条件,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给社会带来危害。那么在进行正当防卫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条件呢?本文主要分析正当防卫的各个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的必要性人类社会是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
    2023-06-14
    230人看过
  • 怎么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行使条件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侵害程度激烈,具有积极进攻性的侵害行为。2、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人”是指在犯罪行为中,犯罪的主体。3、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实际发生而且正在进行的违法侵害行为4、正当防卫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公私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防卫过当是一种犯罪行为,它的本质应当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防卫过当行为的构成要件:1、防卫过当的客体,须是对防卫人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它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既不法侵害人依法受法律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3、防卫过当的主体应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4、防卫过当防卫人在主观上有罪过。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3-06-04
    438人看过
  • 正当防卫论文精选
    一序言正当防卫作为制度在自古就有,但作为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真正确立,是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制度,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鼓吹的天赋人权论的产物。纵观古今中外,正当防卫制度经历了一个无限防卫、有限防卫、有限制的无限防卫权、到现在主客观相统一的适度的风险共担的防卫权(本文作者认为)过程。特定情况下的防卫行为,因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成为刑法保护的行为。我国刑法也将之明文规定为合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从意图、起因、客体、时间、限度等方面为其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律要件,这些要件及其本质决定了该项制度的正当性。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评价中有着重要地位。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适用对象的限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刑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无过当之防卫的适用对
    2023-06-11
    315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正当防卫会判刑吗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包括为了国家、本人、公共利益等避免不法侵害而实施的,必须有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正当防卫不会判刑。一、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避免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会判刑吗正当防卫不会判刑,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
    2022-06-21
    334人看过
  • 论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伴随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国家和法的产生,自氏族社会的同态复仇,直至演变于发达的封建社会的正当防卫制度的雏形。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正当防卫制度构筑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变革。它承续着人类法律文化的进步,并和正当防卫的理论的盛衰休戚与共。而且不同社会形态对正当防卫的规制内容也是不同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
    2023-05-31
    293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限度
    对于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行为适用的界定规定为:1、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也包括犯罪行为;2、不法侵害必可以是自然人的行为,也可以是单位的行为;3、不法侵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一、在我们国家中什么条件才能取保候审当事人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有: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具有防卫意识,防卫人具有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针对侵害人防卫;以及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等。《刑事诉讼法》规定,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互殴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吗互殴是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的,因为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而互殴是双方都在实行违法行为。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是: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是正在进行时;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三、正当防卫跟紧急避险的区别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是:1、
    2023-03-29
    114人看过
  • 最新正当防卫的限度和规范
    正当防卫首先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没有进行的行为不可以正当防卫,不能说害怕别人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先发制人。其次,正当防卫面对的是不法侵害,必须是违法行为。再者,正当防卫必须用在紧急时刻,比如杀人、强奸等暴力行为时刻,且正当防卫也必须是对实施侵害的人进行,如果是对第三人,则是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的界限是什么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正当防卫的界限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是要综合评价的。对于正当防卫的界限,我国刑法学界的判断标准是看防卫行为是不是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一定需要的行为。对于是否一定需要则需要考虑不法侵害发生时的强度、剧烈程度,以及防卫行为和不法侵害的权益是否基本相适应。《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
    2023-07-02
    45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限度正当防卫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1
      正当防卫限度: 1.不法侵害的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2.不法侵害的缓
    • 正当防卫的概念、具备的条件和限度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01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它应该符合四个条件: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三.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
    • 1979年的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7
      正当防卫是有个限度条件的,超过那个条件就属于防卫过当了,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但是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到底是什么,法律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要看个案的情况。在理论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979年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而现行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此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不
    •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什么,正当防卫的起因应具备的法定限度条件?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4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
    •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什么,我国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规定有哪些条件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5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只在国家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3、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无限防卫也是正当防卫的一种,它除了对防卫的限度没有限制外,其他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无限防卫必须是针对人身,在人身利益遭受了十分紧迫的危险时实施的一种防卫。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亲戚在多人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