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邻权是物权吗
相邻权是物权,相邻关系,从权利的角度可称为相邻权。所谓相邻权,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使用人、收益人,因一方对自己所有或占有、使用、收益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收益权时,享有的要求对方给予必要便利的权利。相邻权是属于物权,“相邻权”属于物权的“用益物权”项中。
《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三条,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条,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二、相邻权的应遵循的原则
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当以不损害其他相邻人的合法权益为原则。如果因权利的行使,给相邻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危害的,相邻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和赔偿损失。在处理相邻关系时,相邻各方应该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互谅互让,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解决。
三、相邻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第一,处理相邻关系纠纷应当由当事人各方自愿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第二,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当事人各方可以共同请求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对争议进行调解。同时,对争议的情况,提请有关主管部门(比如国土资源部门、林业部门、建设、城管部门等)给予协助,在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前提下争取调解处理;
第三,在当事人各方无法协商或协商不成,调解失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诉请法院,请求法院依照法律程序来解决。
相关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二百九十六条【使用相邻不动产避免造成损害】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
物权保护:相邻权是否受保护?
398人看过
-
相邻权
143人看过
-
搭雨棚是相邻权吗
375人看过
-
相邻关系是一项独立的物权类型吗
417人看过
-
物权是相对权吗
127人看过
-
相邻权的从属性,相邻权包括哪些
486人看过
相邻权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处理相邻关系时所享有的权利。具体来说,在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间,任何一方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权或使用权,享有要求其他相邻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权利。... 更多>
-
物权保护,是否包含相邻权?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07民法典规定,物权是权利人依法直接控制和排斥特定物权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利用物权和担保物权。相邻权的本质是所有权的延伸,是物权中的权利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直接控制和排斥特定物权,包括所有权、利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第二百三十三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第二百三十四条因物权归属和内容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
-
和物权法-相邻权纠纷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7邻里纠纷应该包括相邻权纠纷!r邻里纠纷,可以是一般民事权利义务纠纷,也是可以是由此产生的行政治安纠纷或刑事纠纷;r相邻权纠纷,在物权法上是相邻关系纠纷,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仅指双方在不动产上所发生的纠纷!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遵守相应的容忍义
-
民法上的相邻权是什么权,违法建设物能不能产生相邻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6相邻权就是居民有权利保证自己住宅周围现有的一系列合理生活条件的权利,比如采光,噪音,排污等等。违法建筑只能侵犯相邻权,它的相邻权不受保护。
-
相邻权是否包括地下室的相邻权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6民法典规定,相邻权是两个相邻不动产产生的,而地下室在其中一个不动产里面的,所以地下室与相邻不动产为会产生相邻权的。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兼顾利益、提供利益。相邻各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要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处理因相邻关系发生的纠纷时,应从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 相邻权受到侵害的解决方式如下: 1、当事人各方自愿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2、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当事人
-
地下室相邻权是相邻共用部分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12民法典规定,相邻权是两个相邻不动产产生的,而地下室在其中一个不动产里面的,所以地下室与相邻不动产为会产生相邻权的。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兼顾利益、提供利益。相邻各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要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处理因相邻关系发生的纠纷时,应从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 相邻权受到侵害的解决方式如下: 1、当事人各方自愿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2、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