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犯罪故意的要件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09:21:58
74 人看过
《刑法》犯罪故意的要件一是认识因素,二是意志因素。
认识因素: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由此可见,认识因素是事实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统一。
事实性认识是指对于构成事实的认识,这就为事实性认识限定了范围。
违法性认识是指对于行为人的违法性的判断,属于对于认识的规范评价因素。
意志因素: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由此可见,意志因素是心理性意志与违法性意志的统一。
心理性意志,是指心理事实意义上的意志。意志对人的行动起支配作用,并且决定着结果的发生。
违法性意志是指心理性意志的评价因素,这种评价成为归责的根据。
《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犯罪有什么犯罪要件
330人看过
-
刑法故意伤害罪恶意性是构成犯罪行为的必要条件吗?
190人看过
-
故意犯罪是指什么犯罪故意有什么类型
351人看过
-
什么是故意杀人罪?犯故意杀人罪应处什么样的刑罚
229人看过
-
犯罪基本要件的量刑指导意见是什么?
292人看过
-
单位犯罪的刑法责任是什么,故意和过失的单位犯罪
347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
词条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最新文章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刑法中故意犯罪与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故意犯罪与犯罪的故意伤害区别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第十三条【犯罪的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与犯罪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
-
什么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特征有哪些,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5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
-
刑法的犯罪的故意是指什么?罪名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29故意分为两种,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是希望,追求结果的发生;后者是放任,即无所谓,发不发生都可以。
-
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8一、概念 故意杀人罪名(刑法第232条),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二)、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
-
犯罪是什么意思的刑法中过失犯罪有无共同故意?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9过失犯罪分为两种: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定义务,却没有尽到注意的法定义务,但主观上是排斥危害结果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