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构成要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3 15:30:41 283 人看过

(一)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枪支县有较大的杀伤力,一旦丢失,对社会即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确保公务用枪的安全,《枪支管理法》对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有严格的规定,要求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的安全,严防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事故。这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人员应尽的职责。同时,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所配备的枪支一旦发生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事件,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丢失枪支不报,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近年来,持枪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单位和人员疏于枪支管理,屡屡发生枪支被盗、被抢或丢失的事件,从而使枪支流做社会,为犯罪分子所获取、利用。对公共安全形成潜在的严重威胁。

(二)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既包括因行为人保管不善而遗失,也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丧失对枪支控制的情况。第一,这里的不及时报告,是指在发现枪支丢失后未立即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发觉丢失而被他人利用作案时,不宜认定其是不及时报告。如果行为人对枪支保管完全是按照规定,但因意外发生被盗、被抢而及时报告的,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在使用、存放时被盗,即使及时报告的,也应承担过失责任,但不构成本罪。第二,丢失公务用枪不及时报告的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这是本罪成立的一个法定要件。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严重后果是枪支丢失落人犯罪分子手中被予以持有、使用或因枪支走火等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后果的等。

(三)主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2)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

(四)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失,但不及时报告,却是出于故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5日 09: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监狱相关文章
  •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社会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枪支被盗、被抢或者丢失,不及时报告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在缓刑期间需遵守哪些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枪支丢失以后必须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如果不进行报告,丢失的枪支被他人用于其他犯罪行为的,丢失枪支的工作人员也要承担刑事责任。而对于其他普通群众来讲,捡到枪支以后也应该及时上交给公安机关,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持有枪支都是不允许的。刑法
    2023-06-30
    355人看过
  • 未报告丢失枪支罪的构成特点有哪些?
    有下列构成特征:1、客体方面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3、主体方面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丢失枪支不报罪法条及司法解释丢失枪支不报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指的是按照法律配备了公务用枪的人将枪支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告,且导致了严重性后果。司法解释对于该罪的情形包括他人使用丢失枪支致人轻伤以上伤亡事故、他人利用丢失的枪支实施了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其他具有严重性的后果。判处拘役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129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09
    331人看过
  •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报告罪行的特征是什么?
    该罪针对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失,但不及时报告,却是出于故意。犯罪构成特征如下:本罪针对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丢失枪支不报,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二)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既包括因行为人保管不善而遗失,也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丧失对枪支控制的情况。(三)犯罪主体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四)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
    2023-11-11
    219人看过
  • 枪支丢失不报告的结果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构成要件:(1)对象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枪支丢失后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3)主要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枪的人员。(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未及时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失,但不及时报告,却是出于故意。丢失枪支不报罪主观罪过之提示内容摘要: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目前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主要存在着过失、故意等截然对立的看法。对故意犯罪认识内容的曲解,对成立本罪的犯罪构成认识的片面,加之认定罪过时逻辑上的偏差是造成上述认识不统一的重要原因。要揭开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的真实面纱,必须从本罪的犯罪构成入手进行应然揭示,为此直接故意成为这一思维进路的必然结论。客观的超过要素作为目前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补充对于分析本罪的主观罪过起到了至关
    2023-07-10
    62人看过
  • 丢失枪支犯罪主体是什么?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2)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丢失枪支不报罪法条及司法解释丢失枪支不报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指的是按照法律配备了公务用枪的人将枪支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告,且导致了严重性后果。司法解释对于该罪的情形包括他人使用丢失枪支致人轻伤以上伤亡事故、他人利用丢失的枪支实施了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其他具有严重性的后果。判处拘役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五条
    2023-08-01
    403人看过
  • 未报告丢失枪支罪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有下列构成特征:1.客体方面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3.主体方面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丢失枪支不报罪怎么处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认定标准有:本罪的犯罪形态是故意的,因为行为人主观上知道丢失枪支的意图;本罪的过错形式是过失,其原因是行为人在发生严重后果时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本罪的过错形式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原因在于行为人对严重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仅源于疏忽,更源于放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21
    483人看过
  • 丢失枪支不报案后逮捕嫌疑人的条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对于依法配备枪支的公务人员来讲,如果当事人不知道丢失枪支的话就不构成犯
    2023-08-15
    292人看过
  •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认定标准规定
    该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丢失的枪支被别人使用,造成人员轻伤以上的伤亡事故,丢失的枪支被别人使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通常情况下,认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罪过形式是符合本罪认定的实际情况。丢失枪支不报罪,通常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答枪的人员,已经违反了枪支管理的相关规定,丢失了枪支而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怎么回事?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能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答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023-07-01
    457人看过
  • 丢失枪支不报该怎么认定
    一、丢失枪支不报该怎么认定1、到本罪的构成要件中,“严重后果”属于客观的超过要素,在主观方面并不需要对其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它只是决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行为是否达到应受刑罚惩罚程度的一个客观要素。因此,将本罪认定为故意犯罪时,故意的意志因素并不指向作为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严重后果”。可见,将丢失枪支不报罪认定为故意犯罪并不违反刑法关于认定罪过的基本规则。2、虽然本罪是故意犯罪,但本罪主观方面的意志因素并不是对作为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严重后果”的希望或者放任态度,而是对“枪支失控状态”的希望或者放任态度,因此,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大降低。这样,虽然本罪是故意犯罪,但是配置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法定刑亦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3、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符合本罪认定的实际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想象对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的行为直接追究刑事责任。而当发生“严重后果”时,司法机关也很难考证行为
    2023-04-28
    349人看过
  •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认定该怎么进行
    1、不违反认定罪过的基本规则。要认识这一点,可以借鉴有学者提出的客观超过要素的概念,即认为在故意犯罪的客观要件中,有些要素并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而只是决定某一行为是否达到应受刑罚惩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客观要素。在犯罪的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些主观要素(如犯罪的目的)不需要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同样,有些客观要素也可能不需要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主观内容。2、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虽然本罪是故意犯罪,但本罪主观方面的意志因素并不是对作为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严重后果”的希望或者放任态度,而是对“枪支失控状态”的希望或者放任态度,因此,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大降低。这样,虽然本罪是故意犯罪,但是配置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法定刑亦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3、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符合本罪认定的实际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想象对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的
    2023-08-17
    83人看过
  •  未经报告丢失枪支的罪犯是谁?
    该段内容讨论的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没有遵守枪支管理规定,导致枪支丢失且没有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行为。虽然关于本罪的主体、客观方面的研究在学界已几近共识,但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讨论却从未止息过。这种行为对刑法理论研究的统一性、司法实践的操作性以及对行为人的人权保障等方面都是不利的。指的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没有遵守枪支管理规定,导致枪支丢失且没有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行为。关于本罪的主体、客观方面的研究在学界已几近共识,然而对于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讨论却从未止息过,这无论是对刑法理论研究的统一性,还是对司法实践的操作性以及对行为人的人权保障等方面都是非常不利的。 枪 支 丢 失 不 报 : 行 为 人 是 谁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枪支丢失不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此规定,
    2023-09-14
    159人看过
  • 规定刑事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追诉标准是什么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丢失的枪支被他人使用造成人员轻伤以上伤亡事故的;(二)丢失的枪支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三)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盗窃罪的追诉标准是怎么规定的?我国对于盗窃罪的追诉标准的具体规定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予立案追诉。
    2023-07-02
    412人看过
  • 丢失枪支罪的主要犯罪要件有哪些
    本罪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管理制度。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失枪后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这里的损失不仅包括行为人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还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枪支控制丧失的情况。首先,这里的不及时报告是指发现枪支丢失后没有立即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条件。如果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现丢失,被他人利用作案,不应认定不及时报告。如果行为人完全按照规定保管枪支,但因事故被盗、被抢并及时报告,则不构成本罪。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使用、存放时被盗的,即使及时报告,也应当承担过失责任,但不构成本罪。二是失去公务用枪不及时报告的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这是本罪成立的法定要件。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严重后果,即枪支丢失的罪犯被持有,使用或因枪支火灾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
    2023-08-06
    493人看过
  • 丢失枪支不报罪既遂如何量刑?
    刑法丢失枪支不报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一般情况下是由人民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丢失枪支不报罪认定标准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法律规定。如何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1、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与实际情况不符。行为人丢失枪支后,对于枪支流失于社会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危险,理智正常的人都能够预见,因此不存在疏忽大意成立的余地。如果已经预见发生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却因为怕受到处分而不及时报告,对危害后果的发生怀着侥幸的心理以致严重后果发生,只能认定行为人为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间接故意),而不能
    2023-08-18
    42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狱
    词条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是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以剥夺或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来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 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科学、文明、有效的教育管理,矫正罪犯行为恶习,引导罪犯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基本职业技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为... 更多>

    #监狱
    相关咨询
    •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丢失枪支不报罪如何处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5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客体要件 丢失枪支不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枪支县有较大的杀伤力,一旦丢失,对社会即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确保公务用枪的安全,《枪支管理法》对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有严格的规定,要求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的安全,严防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
    • 丢失枪支不报罪客观要件是什么,丢失枪支不报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5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既包括因行为人保管不善而遗失,也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丧失对枪支控制的情况。 1、这里的不及时报告,是指在发现枪支丢失后未立即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发觉丢失而被他人利用作案时,不宜认定其是不及时报告。如果行为人对枪支保管完全是按照规定,但因意外发生被盗、被抢而及时报
    • 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应该如何定罪?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03
      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怎么样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7
      犯罪嫌疑人是依法配备枪支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客观方面丢失了枪支以后没有及时报告,并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明知枪支丢失却不报告,侵犯了国家对于枪支的管理制度,满足这些条件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 哪些情形下会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29
      丢失枪支的条件包括: 1、犯罪主体仅限于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主观上是故意的; 侵权对象为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管理制度; 客观上,行为人在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