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是否构成故意杀人,要看主体的行为动机是否是故意且致人死亡。
一、故意杀人罪的构成
1、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别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别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别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其次,剥夺别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中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
4、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别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别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二、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一锤定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量刑时,应当破除不正当观念,既不能认为杀人既遂的要一律偿命,也不能认为杀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综合全部案情,正确评价罪行轻重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给罪犯以适当的刑罚处罚。
-
害怕赔偿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
347人看过
-
交通事故赔偿对于当事人的意义是什么
125人看过
-
对方在赔偿交通事故时总是故意拖延如何应对
342人看过
-
对于交通肇事赔偿交通费吗
476人看过
-
该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363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与故意杀人:如何界定?
71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交通肇事故故意杀人应该怎样的赔偿新疆在线咨询 2023-04-05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被保险人身故、残疾的,保险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 1、投保人、受益人故意杀害、伤害被保险人; 2、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拒捕、自杀或故意自伤; 3、被保险人殴斗、醉酒,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 4、被保险人酒后驾驶、无有效驾驶证照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 5、被保险人流产、分娩; 6、被保险人因整容手术或其他内、外科手术导致医疗事故; 7、被保险人未遵医嘱,私自服用
-
故意杀人伪装交通肇事会如何量刑?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3关于故意杀人伪装交通肇事会如何量刑,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一样,社会危险性不一样,所以量刑也就不一样。过失犯罪一般三年以下量刑,故意杀人起步刑期十年,可罪至死刑。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
交通肇事中存在故意,属于交通事故还是故意伤害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131、属于交通事故还是故意伤害需要看构成要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肇事方,主观上是“过失”,而故意撞车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故意撞车如果主观上针对的是“人”,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如果针对的“物”,则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
-
交通肇事故意杀人罪如何处罚,法律如何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9交通肇事故意杀人罪的处罚: 1、行为人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行为人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行为人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该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21(1)行为者发生交通事故后,知道受害者受了重伤,如果不及时救治就有死亡的可能性,为了逃避罪行,希望或者放任受害者死亡,因此逃跑,受害者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的主观心理状态明显从交通事故时的过失变成了对受害者死亡结果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232条进行处罚。(2)事故行为者知道受害者附着在车辆上,继续行驶的话受害者死亡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为了逃避罪名开车拖着受害者逃跑,受害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