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权回归仅是法律的归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5:45:46 308 人看过

关于死刑复核权的法律冲突表现在《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之间。1979年颁行,并经1996年大修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死刑立即执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缓则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同于1979年颁行,并经1983年修改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则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案件的核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由于两部法律均为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基本法律,无上位法下位法之区分,也因为3次严打政策的需要,多次被提起的死刑复核权的回归,也多次被搁置,这一同位阶的法律冲突一搁再搁,已是23年。

23年,于刑事司法领域,已是换了人间。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1997年《刑法》大修,原有的公检法流水作业模式已被控辩审三角结构所取代,无罪推定原则深入到了刑事司法制度的肌理,重打击,轻保护的刑事政策取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校正。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冤假错案被曝光,公众开始反思死刑程序的病灶,死刑复核权首当其冲成为争论的对象。这种对程序之弊的批评与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期许,化为对立法、司法与执法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之下,立法机关于10年前就已将死刑复核权的回归提上日程。这一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沿用了死刑案件由最高法院核准的法律规定。然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正,却回避了这一问题。

但死刑复核权的十年回归之旅,也仅仅让我们聆听到了渐行渐近的法治的足音。死刑复核权的回归,不过是一种归位,其意义固然不可低估,但不必然代表着司法公正在死刑案件上完全降临。毋需讳言,死刑复核程序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善的制度。除复核权的下放之外,它还有违不告不理原则的触发机制,它欠缺公开性、参与性与亲历性的审理方式也已为学界诟病已久。甚至这一程序在诉讼期限上至今仍是空白——换句话说,只要进入死刑复核程序,案件就变得不确定起来,哪怕法院拖上个10年、20年才予结案也不违背任何法律规定。

诉讼期限是严格诉讼程序、规范诉讼行为的重要措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死刑复核的诉讼期限,既有利于增强司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责任心,又有利于当事人自己及时解脱,免受讼累,亦可维护诉讼活动的严肃性,保障法律的统一实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22: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死刑相关文章
  • 什么是死刑复核权,死刑复核的任务是怎样的
    一、什么是死刑复核权死刑复核权是指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的案件,由有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复核,以决定是否核准死刑判决并执行死刑所应当遵循的权利。是对死刑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复核的权限。死刑核准权一直就在最高人民法院。新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在1954年9月第一部《人民法院组织法》颁布至文化大革命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该法规定死刑复核权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到21世纪之间下放与收回几经波折。法律规定:《刑法》第四十八条: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二、死刑复核的任务是怎样的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死刑复核程序的任务是,由享有复核权的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的死刑判决、裁定,在认定事
    2023-06-26
    438人看过
  • "收回死刑复核权"面临的困境
    高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是必要的,但是收回未必要投入很多人力和机构成本。我国严格控制死刑人数的同时,复核死刑的法官未必增加很多,关键的是落实死刑复核法官责任制,增加透明度,才能走出困境。落实法官责任制一定要强调法官的独立性,不受任何其他方面的干涉。独立性的要求对法官来说是个责任负担,但是有了压力,才能督促法官更加公正的审判。为了少差错,少追究自己的责任,法官会尽一切可能弄清楚事情真相,比如本来只要简单书面审,现在可能要开庭重新审判,从而提高了审判质量,杜绝了错案的发生。同时增加审判的透明度,接受外界的监督,进一步加大法官的责任,杜绝差错。尤其是判决的理由要向外界阐明:为什么维持判死刑,为什么改判都要给外界一个交代。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英美法系的经验。"收回死刑复核权"面临的困境
    2023-04-22
    483人看过
  • 收回死刑复核权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从法律上对死刑复核程序是有明确规定的,但在实际上,很多高级人民法院都将死刑复核程序和二审程序合二为一了,案件的二审合议庭就是死刑复核程序的合议庭,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对死刑复核程序的一种省略,在操作中就是与法律规定的不合。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一般遵循的是两审终审制,但又对死刑的使用专门增加了一个复核程序,这就好像对死刑适用了"三审"制度。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对死刑是相当重视和慎重的,而在实际操作中,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相当重大。无论是从学者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律师的角度出发,我都赞成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因为在司法实践中高级法院适用死刑标准不统一,有松有紧的问题确实很突出,这不利于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权问题,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被写入宪法,生命权作为第一人权,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保护,我们现在虽然还不可能废除死刑,但慎重对待死刑,严把死刑关,应该是我们保护人权
    2023-04-22
    490人看过
  • 死刑复核权明年收归最高院最高院已增设三刑庭
    佘祥林杀妻案、滕兴善杀人碎尸案、聂树斌强奸杀人案,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冤假错案的曝光,刑事案件中的刑讯逼供、死刑复核权下放等问题饱受人们诟病。昨天,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举办了程序公正与司法资源配置的专题讨论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和修改成为焦点。专题的中方主持人、发言人何家弘和龙宗智等专家介绍,证人须出庭作证、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权、警察询问犯罪嫌疑人时须有律师在场等全新观点和做法极有可能纳入新的刑事诉讼法当中。今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宣布最高院将收回死刑复核权,这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司法改革的突破性举措。何家弘透露,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正在草拟实施意见。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将报请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复。不出意外,死刑复核权明年上半年将正式收归最高院。为复核死刑增设三刑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组成员陈卫东透露,目前最高人民法
    2023-04-22
    111人看过
  • 死刑复核权收回后的五个期待
    其一,期待着死刑复核程序更加公开、透明。目前的死刑复核权在最高人民法院运作的全部过程已经处于一种高度保密的状态,社会公众、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对于死刑复核如何进行、如何产生裁定、根据何种标准作出裁定等等无从知晓。无论是将死刑复核程序看作行政性程序还是准诉讼程序,应当说,这种状况都与程序价值的要义不符,正义不仅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的见的方式实现,这一格言对事关人的生命这一最为重要人权追求的死刑复核程序而言,没有任何可以规避的理由。其二,期待着辩护律师能够更多、更轻松地参与死刑复核程序。尽管《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中肯定了律师参与死刑复核程序,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细化解释与操作程序,到目前为止,律师参与死刑复核难已经成为了目前死刑复核权收回后暴露出来的最大同时也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死刑复核阶段接受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名不正、言不顺、权利无保障,阅
    2023-06-11
    268人看过
  • 高法拟收回死刑复核权慎用死刑符合立法精神
    2004年11月18日上午,刚从财贸学校毕业的赵海英、余晓琴、朱光美等三人因受他人指使运输毒品,被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此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自2002年陕西爆出董伟枪下留人案以来,3年间,社会各界吁请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近期河北又爆出聂树斌冤杀案,再一次将死刑复核权的收回问题逼上浪尖。可是,已成社会共识的收回大势,为何迟迟不见最高法院大权独揽呢?身处漩涡中心、一再表示正在考虑收回的最高法院到底苦衷何在呢?3月26日至27日,一个名为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之对策的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各大法律院校的多名学者、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专家与会,全面研讨收回的应对方案。虽然收回是一句话,但收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
    2023-06-11
    449人看过
  • 死刑复核权是什么意思死刑复核权条文详解
    死刑审查权是指审查死刑的判决和裁定的权限。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例宪法通过以来,中国死刑审查权经历了变化的过程。具体来说,1、1954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第5项规定,死刑事件的判决和裁定,一般由高级人民法院认可执行,但当事人不服高级人民法院死刑事件的最终审定,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查的,最高人民法院必须审查。2、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今后所有死刑事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批准。”从而实现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第一次回收。3、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处死刑的立即执行案件的认可权由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的死刑缓期执行2年的案件认可权由高级人民法院执行4、授予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在1980年对现在的杀人、强奸、强盗、放火等犯罪处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认可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认
    2023-08-05
    477人看过
  • 律师职业定位与公民权利回归
    近年来,律师执业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造成律师执业困境的原因虽然有司法机关的不配合,但根本上还在于立法的过时与缺位,尤其是不明确的法律定位和不健全的权利保障,阻碍了律师援助正义功能的发挥,也制约了公民权利的增长和法治社会的进步。此次修订草案将律师职业性质首当其冲地规定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如此突出律师执业中当事人的地位,显现出立法价值取向上的重要转变。在西方法治社会中,律师扮演着公民权利的代言人角色。从权利归属来看,律师的权利既不是国家权力的委派,也不是社会权利的附庸,而是公民个人权利的延伸。由此,西方法治国家无不将律师职业定位为为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但同时,律师彻底的自由执业在完全市场化和经济化的操作中,也极易损伤到其运送正义的职业属性,甚至带来不良的法律服务市场。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中,既要保障律师最大程度地支撑公民权
    2023-06-08
    236人看过
  • 死刑复核权下放和回收前后
    “控江路事件”1979年9月9日下午,在上海市控江路江浦路口,值勤的交通民警制止一青年抢夺一农民出售的螃蟹时方法不当,引起群众围观。一些人趁机兴风作浪。5个半小时之内??这些人攻击多名民警??阻拦小汽车,砸自行车,向公共汽车内掷石块,任意阻拦、推翻农民的菜车,乱抛蔬菜,抢夺过路群众的手表、皮包、皮夹,侮辱妇女。法律界称之为“控江路事件”。它和同期发生在北京、广州等地的一些类似案件一起,成为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催化剂之一。云南杜*武案1998年4月22日,云南昆明路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波与昆明市公安局民警王*湘在一辆警用车内被枪杀。案发后,昆明市公安局民警杜*武被列为唯一的犯罪嫌疑人。因遭到刑讯逼供,杜*武被屈打成招,并被一审判处死刑。杜*武提出上诉,鉴于该案存在证据不全、刑讯逼供等疑点,云南省高院于1999年11月作出二审判决,改判杜*武死缓。2000年6月,昆明警方破获一个特大杀人盗车团伙。
    2023-04-21
    195人看过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缺失
    只有尽快完善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相关立法,保障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正常运作,改变死刑复核程序被法院单方控制的局面,才能使死刑复核程序防止错杀、减少偏差、保证公正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公民生命权的重视。在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的同时确保死刑适用的准确性,这有助于树立起我国作为法治国家的形象,也有助于避免在国际人权斗争中授人以柄而导致被动局面。一、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立法缺陷及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立案、侦查、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监督和死刑执行程序中的相关法律监督事项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如何发挥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检察院对死刑复核进行监督的途径和措施等,法律则没有规定。这是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一大立法缺陷。二、死刑复核程序在实际操作中法律监督的缺失及影响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要求,控诉职能和辩护职能应贯穿整个诉讼过程。实践中,死刑复核程序处于不公开的状态,以书面审理为
    2023-06-11
    96人看过
  • 收回死刑复核权带动刑事司法全局变革
    动一子而全盘皆活。死刑复核权收回本身的司法、人权意义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这一招妙棋将带动二审、一审刑事程序乃至侦查程序的一连串变革,中国整个刑事司法程序将因之而变,甚至长期困扰司法实务的积弊也将随之化解。近日,多位受访的法学专家向记者表述了上述乐观看法。死刑复核:开不开庭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已是铁板钉钉,但复核权归位后,复核程序将如何进行还多有疑问。在多数学者看来,现有的死刑复核程序采取书面审理,更多地具有行政审批的色彩,建议未来的死刑复核改为开庭审理,让律师参与诉讼,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充分对质,这也是所谓的诉讼化改造。而诉讼化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死刑案件三审终审制。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不开庭,律师都没法当庭辩护,法官连被告人的面也见不着,这样不是很慎重。如果最高法院在收回死刑复核权后,还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书面审查的话,一个非常宝贵的司法改革机会就会浪费掉。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
    2023-04-22
    169人看过
  • 从“死刑复核权”收回看中国法治进步
    2007年1月1日起,被“下放”27年的“死刑复核权”终于重新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舆论普遍认为: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是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不仅对我国刑事审判工作,而且对国家法制的发展与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死刑复核权“下放”由来,起因于“严打”需要由于死刑复核权下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多年来,死刑复核权的回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死刑复核权为什么要下放?又为什么要重新收回?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要从27年前的一段往事说起。据法律界权威专家介绍,1979年,“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恢复被严重破坏的公检法司秩序成为当务之急。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并于198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当时的《刑事诉讼法》第199条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然而,就在“两法”通
    2023-06-11
    70人看过
  • 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后续配套改革
    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决定将死刑复核权[1]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复核权的全面回收,对于贯彻“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死刑政策,切实保障人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死刑复核权的回收,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引起了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检察机关是否应当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检察机关如何履行死刑复核法律监督职责就是争论的焦点。本文拟对检察机关应否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和如何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法律监督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的完善。一、我国建立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在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中,关于检察机关是否应当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即我国是否应当建立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问题,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检察机关不应当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无权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法律监督
    2023-06-11
    342人看过
  • 收回死刑复核权背后的民意基础
    之所以强调死刑复核权背后的民意基础,是因为中国的死刑制度改革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法学界普遍要求减少或者废除死刑;而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强烈呼吁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对贪官污吏判处死刑。在这个历史的关头,如果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是为了减少死刑甚至从司法实践上废除死刑,那么,这样的改革可能会引起民意强烈反弹。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此次司法改革的弦外之音。重视司法改革的民意基础,不是要求司法机关根据民间舆论进行裁判,而是要求司法机关充分注意法律中所体现的民意价值。在我国宪法体制内,司法机关不能修改法律,法律的修改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并且根据议事规则,作出决定。收回死刑复核权背后的民意基础
    2023-04-22
    46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
    词条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死刑
    相关咨询
    • 死刑复核权归那个部门管?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02
      死刑审查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复核收回死刑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中国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因此,除在实体法中规定了死刑不适用于未成年人、怀孕妇女等限制性要求外,还在程序法中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规定了一项特别的审查核准程序——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报请对死刑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审查核准应遵守的步骤、
    • 死刑复核的方式是什么,死刑复核权如何实现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8
      死刑复核的方式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在死刑复核权回收之后,应当根据诉讼的规律设计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尽管其不同于一审、二审程序,但可以进行诉讼化改造。可以根据案件的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对于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以及虽然提出了上诉或者
    • 死刑复核权是什么意思死刑复核权条文详解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1
      死刑审查权是指审查死刑的判决和裁定的权限。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例宪法通过以来,中国死刑审查权经历了变化的过程。具体来说,1、1954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第5项规定,死刑事件的判决和裁定,一般由高级人民法院认可执行,但当事人不服高级人民法院死刑事件的最终审定,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查的,最高人民法院必须审查。2、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今后所
    • 死刑复核法律上的讲究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19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死刑复核有以下规定: 1.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