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拥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对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19 17:54:42 149 人看过

“宪法拥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这句话是对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的权力,而法律是除宪法以外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权力仅低于宪法,但所有的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进行制定,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23: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谁拥有宪法监督权?
    中国的宪法监督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经其授权的机构和组织。同时,根据宪法第99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也是重要的宪法监督机关。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经其授权的机构和组织。同时根据《宪法》第99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也是重要的宪法监督机关。宪法实施谁来保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宪法实施是保证国家法制和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则在本行政区域内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和保障。具体来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实施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监督宪法的实施情况和保障公民的合
    2023-11-06
    498人看过
  • 我国的宪法地位
    人身自由
    我国的宪法地位如下:1、所谓宪法,就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2、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3、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4、民主集中制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
    2023-08-09
    200人看过
  • 出质人拥有股权时的法律地位
    股权质权对出质人的效力具体如下:1、出质股权的表决权。国外对于谁行使出质股权的表决权有不同的立法;2、新股优先认购权。在许多股权中,包括新股优先认购权,属于股权中的财产权,是股东基于其地位享有的优先权,非股东不能享有。因此,在股权质押期间,该权能仍属于出质人;3、余额返还请求权。股权质权实现后,清偿债权后仍剩余处分出质权的价值,出质人有权要求质权人返还。在股权质押期间,出质人的义务主要是未经质权人同意,不得转让出质股权。质权人和出质人有何权利占有质物。质物应当为动产,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也可用作质押。收取孳息。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的孳息,但质权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质权人收取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出租、处分质物,因此给出质人造成损失的,质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质权的保全。质物有损坏或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质权人权
    2023-07-15
    95人看过
  • 宪法基本原则在宪法中的地位
    我国宪法学界公认的宪法基本原则有四个: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它们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因为作为宪法制定的依据它们是宪法其它原则和各种宪法规则产生的基础,是整部宪法的主心骨。世界各国宪法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对这些基本原则都是予以确认的,一部宪法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基本原则都将是不完整的。周叶中教授认为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彻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莫纪宏教授认为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基本原则贯穿于宪法始终,对整部宪法及宪政都有一种宏观指导的作用。例如人权原则并不只适用于公民权利一章,它对总纲、国家机构各章都有指导作用,它要求国家的一切政策、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都要保障人权,与其说个人自由权是一个法律救济办法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政府权力的问题。分权原则也不仅仅适用于国家机构一章,分权本身就是保障人权的产物,
    2023-04-24
    104人看过
  • 法院是否拥有宪法解释权
    宪法的司法性解释,即法院于具体个案中对宪法文本表述不清、意义模糊和缺漏之处所作的解释。其成立的前提即为假若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得于其职权范围内解释宪法,于此情形,因法院行使宪法解释权之场域的司法性,故称之司法性解释。此所谓宪法的司法性解释有别于前文述及的法院的适用性解释。适用性解释实为宪法实施过程中适用主体对宪法的理解。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上述主体于其各项活动必须遵守宪法,然则,宪法规定如何,必然涉及各主体对于宪法的理解,此种宪法理解的外在形式即为各主体对宪法的适用性解释。试举如下两例,以兹证明:《立法法》第56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于其行使职权,制定行政法规的过程中,为使其行政法规无悖于宪法,需对宪法相关内容作出解释,以合于宪法意旨。此种解释即为适用宪法过程中对宪法的理解;法院于具
    2023-04-24
    392人看过
  • 宪法是怎样的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原则一、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原则1、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
    2023-08-18
    485人看过
  • 宪法对法律平等的保障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宪法中规定的平等权。根据《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解释和利益衡量违法排除法理的主张存有多种论据。本文只是通过规范论和抑止效论加以论证违法排除法理的合理性。1.规范论强调
    2023-07-06
    84人看过
  • 民法典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民法典规定抵押权属于相对权吗?不是。抵押权是物权的一种,物权属于绝对权。根据法律规定,抵押权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的担保财产,在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依法享有的就该抵押财产的变价处分权和优先受偿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3-07-08
    371人看过
  • 哪部法律具有我国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最高法律地位的是什么法我国最高法律地位的是宪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
    2023-07-10
    346人看过
  • 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是由宪法的什么决
    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所决定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是什么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如下:1、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宪法规则是指宪法规范的概念,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2、宪法就像一个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则,其他法律应该根据总则来制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工人阶级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2023-08-02
    376人看过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拥有怎样的法律地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实法律地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作为我国农村农地使用的一种经营模式,其经历了20世纪7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十五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承包经营”,直至2003年3月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最终规范于法律调整范畴,“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正在我国逐渐突破局限,得到逐步完善。但是,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的重视和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土地征占补偿的对象和份额中始终未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应有的考虑和确定。调整征地补偿的法律规范在我国主要是《土地管理法》。1999年施行的《土地管理法》较之修改前,在土地补偿标准方面作了提高。可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补偿依然没有明确,征地补偿费也只是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青苗费、附着物补偿费。有的法律阐述认为,安置补偿费实质上笼统包含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补偿,因为,安置补偿费的标准中考虑的是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
    2023-05-04
    493人看过
  • 我国宪法修改权的拥有者是谁?
    我国宪法修改权的拥有者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国《宪法》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一、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八)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九)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3-03-27
    251人看过
  • 宪法的基本地位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任何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宪法是高于一切法律之上的,是一切法律的行为准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2023-07-20
    486人看过
  • 宪法性法律宪法相关法有哪些
    在中国宪法性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一、宪法性法律与一般法律的异同1、宪法性法律与所有法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作为宪法的子法都是对宪法的“规则化”。宪法是原则性的规范,是抽象的;法律是规则性的规范,是具体的。宪法性法律是法律而不是宪法,因此它应该具备一般法律的基本特征,即它们主要是由一些具体的、可直接操作的规
    2023-03-25
    23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在宪法法治的地位是哪些高于法律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05
      宪法法治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此次宪法修正案的表决通过并公布施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符合中国国情,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才会使国家安定、人民安乐。
    • 有宪法无宪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15
      宪法与宪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宪法与宪政互为基础和前提,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宪法与宪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宪法与宪政互为基础和前提,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世界宪政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有宪政实践,后有宪法文本的制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政是宪法规范与宪法实施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宪政指导宪法制定和修改,宪法是宪政理念的表现形式;宪政是宪法的生
    • 宪法对宪法有什么法律规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8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1、联系: (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区别: (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的等等。而普通法律知识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 宪法在国家
    • 宪法是怎样的地位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14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关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可以详细说说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0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