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犯法吗
泄露个人信息不仅犯法,还有可能构成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致使刑事犯罪证据灭失,严重妨害司法机关追究罪犯的,追究刑事责任。
二、泄露个人信息怎么举报?
(一)举报方式:
1.、电话举报,就是举报人按照所掌握的案件线索的性质,用电话向负责受理此类案件的举报机构或者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为方便举报人进行电话举报,凡设立举报机构的部门,或负责受理举报的部门,都公开设置了专门的举报电话,派人昼夜值班。
2.、信函举报,就是举报人将所掌握的案件线索,写信寄给负责受理此类案件的举报机构或者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3.、当面举报,就是举报人亲自到有关举报机构或者有关负责部门,当面向举报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举报。
4.、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据了解,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网址为www.12377.cn。
(二)举报单位: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
(三)收集证据。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其举报的方式有多重多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要借助公权力的强制力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去惩罚那些不构成犯罪但是违法的人。在各人信息泄露只有一定要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在去举报,这样能够使举报的内容能有快速有效的得到证实,有利于举报后公权力机关的迅速找到不法分子。
三、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是什么
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
-
违法行为:泄露他人信息
384人看过
-
个人信息被泄露别人去贷款犯法吗
237人看过
-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
424人看过
-
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是否违背了他人权益?
308人看过
-
因快递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363人看过
-
个人信息泄露怎样处理,个人信息泄露有什么危害
239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亲属可以向他人泄露个人信息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6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在信息社会中,隐私权是公民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公民在私生活领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就不可能享有人格权。我国宪法虽然没有明文隐私权,但从宪法的基本精神与有关规定中可以发现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故此,无论是谁,包括自己的亲属未经当事人允许都不得向他人泄露个人生活信息。
-
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06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
-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21这样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8只要掌握了
-
侵犯隐私权能泄露个人信息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6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泄露他人个人信息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