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一般的民事案件,应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应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应向该单位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数个,可向任何一个被告所在区域的法院起诉。
(2)为了方便原告起诉,《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下列三种案件,原告可向自己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原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向自己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正在被劳动教养和被监禁人提起的诉讼。
(3)《民事诉讼法》还规定,对下列案件应向行为地或纠纷发生地的法院起诉:对侵权行为,应向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对合同纠纷,应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如果书面合同中已有协议,讲明发生纠纷要向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或者标的物所在地中的某一法院起诉,只要这一协议不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可以按协议的约定起诉;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发生的纠纷,应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应向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因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事损害事故,为追索损害赔偿的诉讼,应向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对追索海难救助费用的诉讼,应当向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法院起诉。
(4)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三种案件应向有专属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应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应向港口所在地法院起诉;因继承遗产的纠纷提起的诉讼,应向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对原告准备起诉的案件,如果按照法律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院都可以受理,那么,原告可以任选一个去起诉。如果已经向两个法院起诉了,应该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受理。如果原告向法院起诉后,该法院发现不应由本院受理,这个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将此案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对一起案件的受理,如果几个法院发生了争议,又不能协商解决的,由它们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某一法院受理。综上所述,其实有无借条只要满足起诉的条件的话都是可以就欠款不还这个原因起诉对方的,这个欠款问题是属于民事纠纷,多数是按照民事案件的到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去起诉对方的,这个借条的作用只是能在开庭时作为证据使用。
-
单凭借条去法院起诉需要什么流程
92人看过
-
光凭借条到法院起诉有效吗?
379人看过
-
凭借借条向法院起诉期限是多久
426人看过
-
凭借借条起诉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372人看过
-
凭借借条法院起诉能要回来钱吗
457人看过
-
对方被监禁该去哪个法院起诉离婚
309人看过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应写明借款人和出借人的法定全名,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更多>
-
-
对方有借条去法院起诉欠款怎么打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04起诉的一般程序如下:1。写起诉书;2。将证据和起诉书带到法院立案并支付诉讼费;3。法院审查确认受理后;4。法院判决;5。执行判决。民事案件审理时间:简单程序应在3个月内完成。普通程序应在6个月内完成。《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与常住地不一致的,由常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 同一诉讼诉讼的住所
-
凭借条向法院起诉是否有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05欠借钱不还,可以向法院起诉,借条可以作为开庭时的证据。 但如果出借人只有借条,向法院主张借款人还钱的,能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关键是要看出借人有没有实际提供借款,双方的借贷有关系是否生效。 因此还应提供转账记录,作为交付借款的凭证。
-
凭借借条向法院起诉期限是多久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04借条的起诉期限也就是借条的诉讼时效,规定如下: 1、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 2、没有约定还款期的借条:其诉讼时效从出借人主张返还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满3年。
-
去哪起诉对方借款合同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20借款合同起诉地可以是被告住所地,也可以是贷款方所在地。民间借贷纠纷,适用合同纠纷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合同履行地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标的物为货币。贷款方与借款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分别承担贷出款项与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 依照借款合同的约定,贷款方应先将借款划出,从而履行了贷款方所应承担的义务。因此,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确定贷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