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宅基地上建的房也有房产证,叫宅基地证。它不是小产权房,因只能在集体内部转让,可以理解为是有限的大产权房。
第二、出嫁女想要继承的话,在老人立有遗嘱情况下,出嫁的女儿依然可以继承老家的宅基地。宅基地的房产等属于私有财产的,不管女儿出嫁后,是不是将户口进行迁移,都可以继承。
第三、出嫁女在户口迁出的情况下是不能分地和继承宅基地的。众所周知,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个人无权进行处理,但是出嫁的女儿可以继承自己老家宅基地上的财产,包括房屋。
第四、如果出嫁女在户口还在原来村子里的话,那就还是该村集体成员,所以是可以分地及宅基地,这是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及多部法律规定的。如果该村不分给土地,你可以向上级政府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如果父母年事已高或双亡,家里无其它继承人,这种情况可要求,将家庭中所有土地,确权到自己名下。如果有其它继承人,只能按原土地承包合同填写,出嫁女同样可以确权自己的那份土地,但不是单独确权。
第五、倘若出嫁女在出嫁前,在娘家分到了土地,即二轮土地承包后出嫁,出嫁后户口迁出,迁到农村(或城市户口)婆家,这种情况,可以继承父母的土地承包权,继续经营自己和父母的土地,但不能确权到出嫁女的名下,因户口以迁出,不是原村集体组织的成员,只能按土地承包权共享人,填写在家庭成员一栏中。
第六、有关宅基地继承问题,农村宅基地属集体组织的,农民只有无偿使用权,女儿户口如果没有迁出,可以将房屋及宅基地确权到自己名下,但是,房屋需要办理更名过户。
户口在原籍未迁出的出嫁女是否有权参与原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款分配?
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确定:
(1)出嫁女已嫁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户籍尚未迁出的,如果在嫁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承包了土地,或者从其他各方面已经享有了其后来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分配,那么就不能参与分配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征地补偿费,这是因为不能双重受益。
(2)如果出嫁女虽已嫁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但户籍尚未迁出,而在嫁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承包土地,也不享有后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分配,可以认定其仍然是原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应享有与其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等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户籍所在的村集体经济不能任意剥夺出嫁女参与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权利。
-
园长工资拖欠问题亟待解决
473人看过
-
军事设施闲置问题亟待解决
160人看过
-
信托公司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154人看过
-
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亟待解决
206人看过
-
法院执行期限亟待解决的问题
365人看过
-
中老年奶粉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151人看过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 更多>
-
工人工资拖欠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2如果您的公司拖欠您员工的工资,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这将为您提供立案号码,并留下您的基本信息。 2. 直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仲裁费用为200-300元,如果您的公司被证明违反劳动法,则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 3.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您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 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时,您还可以要求除
-
网贷平台拖欠四十万元长时间未催收,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21可能会遭受催收电话。 由于诉讼程序的周期和时间较长,一些银行或金融机构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催收债务,例如向债务人的亲友曝通讯录、前往债务人住所进行骚扰威胁等。这些行为对债务人和其亲友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解决债务问题。如有需要,可咨询我。
-
土地出让后如何解决拆迁补偿的问题四川在线咨询 2023-03-291、拆迁对出让土地是不赔偿的,只对土地上的附作物进行赔偿,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2、土地使用权行政划拨是由政府部门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
社保问题待遇给付问题怎样解决?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27社会保险待遇是指劳动者在何种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及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如何。《劳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待遇有: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患病、负伤时的疾病保险待遇;受工伤时的工伤保险待遇;失业时的失业保险待遇;生育时的生育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还有遗属津贴。
-
关于待仲裁、仲裁待决和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是,如果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因此,当事人只能在仲裁和法院诉讼中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争议。仲裁协议具有排除法院管辖的功能。 仲裁通常是一种行业性的民间活动,属于私行为,不同于国家裁判行为。仲裁依法受国家监督,国家可以通过法院对仲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