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侵占罪能否撤案判几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公诉案件可予撤回起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职务侵占罪无法通过撤诉方式解决。当案件被当事人举报后,公安机关将启动立案侦查程序,搜集充足的证据,随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在此过程中,无论当事人是否撤诉,都不会影响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尽管公诉案件无法撤诉,但却存在撤案的可能性。
然而,仅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才有可能将案件退回作撤销处理。因此,在公诉案件中,原告无权自行撤诉,但可以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由原告出具谅解书提交至法院,这也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一种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一百七十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査。人民检察院经审査,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査,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査起诉期限。
二、职务侵占罪能网上追捕吗
职务侵占罪可以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追捕。
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于应该被逮捕而仍然在逃亡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有权发出通缉令,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来积极搜寻和抓捕罪犯,以期将其绳之于法。
职务侵占罪是在公司、企业或其他特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他们担任的职权或职位上的方便条件,违反相关法规,涉及到擅自占用该单位金钱或财产达到一定金额标准的恶劣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
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职务侵占罪能否撤案判几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侵占职务犯罪一般判几年?
79人看过
-
职务侵占案到底能不能撤案?
187人看过
-
能否对职务侵占罪案件提出撤诉申请?
226人看过
-
2019职务侵占罪如何撤案
105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怎么判刑职务侵占罪能不能判缓刑
467人看过
-
侵占职务款项,要判几年
391人看过
-
侵占职务犯罪判几年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29《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2022年职务侵占罪当如何撤案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51、如果公安机关对职务侵占案件进行立案后,报案人一般是不能要求撤销案件的,公安机关经过侦查符合撤案条件的,才会撤销案件。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八十三条?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一)没有犯罪事实的; (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六)
-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职务侵占罪判几年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8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三)主体要件 本罪
-
涉嫌了职务侵占罪了,职务侵占150万判几年呢?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3按照职务侵占罪最新的司法解释规定,涉案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若侵占150万元,检察院量刑幅度估计在78年左右,若被告本人有自首、立功或退赃退赔等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在检察院阶段阅卷可以对证据予以进一步核实,其中也包括司法审计对于金额的确定是否严谨,定性上是否属于“主观上有占有,客观上利用职务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