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逃离部队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1 22:20:50 430 人看过

逃离部队罪是指军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指指挥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逃离部队,策动多人或者胁迫他人逃离部队的;在部队执行重要任务期间逃离部队的;因逃离部队受到纪律处分仍不悔改再次逃离部队的;逃离部队持续时间长,经教育拒绝返回部队的;逃离部队后从事社会违法活动的;逃离部队后私自出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或者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雇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院对逃离部队罪既遂如何裁判

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三条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或者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雇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6: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动机相关文章
  • 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一、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军人违反兵役法规,在非战时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四百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逃离部队罪定罪处罚。二、相关法律规定刑法解释:第四百三十五条【逃离部队罪定义、量刑】第四百三十五条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解释】本条是关于逃离部队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本条共分两款。第一款是关于逃离部队罪及处罚的规定。根据本款规定,逃离部队罪是指军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本款规定之罪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的行为。这里规定的“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行为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
    2023-04-13
    409人看过
  • 行为人被认定为帮信罪可以上诉么?
    一、行为人被认定为帮信罪可以上诉么?法律规定帮信罪上诉有用,上诉是当事人的权利,上诉是有利于将案件审理清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已经达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案标准。构成帮信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被告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二、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1、涉嫌犯帮信罪者若是想要争取不被起诉,可以在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积极向检察院提交
    2024-01-21
    398人看过
  • 凡是有逃离部队行为的,就要判刑吗?
    依照法律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任何逃避兵役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部队是执行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是由若干指挥员、战斗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统一性、纪律性的战斗集体。该行为不仅削弱部队的战斗力,而且妨害国家的国防军事利益。特别是这类犯罪发生在战时,危害将更大。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制止和这种行为。但是,我军是人民的军队,有坚强的政治思想工作,对于逃兵历来采取说服教育欢迎归队的政策。从过去发生的私自逃离部队现象看,逃跑者多数属于入伍不久的新战士,引起逃跑的原因,大都有是因为想家,或家中有事请假未准示,或受到批评和与同志闹了意见等。对这些情节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能凡是有逃跑行为的就作为犯罪来追究,特别是许多新同志,在尚不知逃跑行为是违反国法军纪的情况下,我们要着重于教育,不要动辄诉诸于军法惩办。当然,对于那些情节严重,危害较大的逃跑行为,还是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惩治军人违反职责暂行条
    2023-06-11
    50人看过
  • 哪些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全责的交通违章行为
    哪些可能被认定为全责的交通违章行为对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违章行为而导致交通事故的,认定其负事故的全部责任:1.行人在禁止行人通行的高速公路、外环线道路、内环高架道路和车行立交桥等道路上行走,与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2.行人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地方违反信号规定,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3.行人在设有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漆划人行横道线处100米范围以内,不走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和人行横道而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4.行人不走人行道,在设有中心隔离设施和行人护栏的道路上钻越、跨越隔离设施或护栏,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5.非机动车骑车人在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人行道上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或者在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机动车专用道、单行道上与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6.非机动车骑车人在设有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交通标志的地方未按规定让行,与享有先行权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7.非机动车骑车人在有交
    2023-02-19
    68人看过
  • 抢夺武装部队证件罪为否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权客体为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管理秩序。武装部队的公文、证明书、印鉴是代表武装部队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等活动,表示其成员身份的依据和证明书。盗窃,抢夺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公章行为,严重扰乱武装部队执行公务,履行职责活动,危害防卫利益。犯罪对象是武装部队的公文、证明书、印鉴。武装部队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但不包括民兵组织。武装部队的文件是指以武装部队的机关、职场名义制作的联系方式、指导工作、处理问题、发出命令的文件、文件、信件、指示、命令、通知、决议、决定、规定、报告、批准、信件、电子文件、介绍信、公告、通报、议案、请示、会议纪要等。其形成在武装部队执行职务或履行日常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与职务活动、管理紧密相连。另外,武装部队的证明书是指有权武装部队发行的身份、权利义务关系和其他事项的证明书,如军官证明书、士兵证明书、文职干部证明书
    2023-08-06
    436人看过
  • 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一)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的犯罪。构成本罪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主观是故意犯罪,即有明确的要使军人脱离所在部队,不履行服兵役义务的目的。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的行为。“煽动”是指宣传、鼓动的行为。煽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发表演说,进行广播或者邮寄宣传材料、散发标语传单等。这里应注意将煽动行为与军人家属、亲友因确有困难,写信让服役的军人早日转业回家等情况区别开来,后者不能按犯罪处理。3、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实施煽动行为、煽动多名军人或者军队的高级人员离开部队等情况。二、那么,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一般认为:(一)区分本罪与武器装备肇事罪的界限武器装备肇事罪主要是在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行为人主要是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人员;而擅自改变
    2023-04-13
    213人看过
  • 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认定违法
    1、有以下情形可以确认违法:(1)没有法律依据;(2)违反法定程序;(3)没有事实依据等情形。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
    2023-03-03
    213人看过
  • 考生哪些行为被认定为作弊
    一、考生哪些行为被认定为作弊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三)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二、属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考生及其他人员有以下扰乱考试秩序行为之一的,将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
    2023-06-17
    485人看过
  •  哪些民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
    该段内容描述了民事行为中无效的情况,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无效、效力待定与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分类对于正确处理相关
    2023-08-30
    148人看过
  • 2021年哪些行为被认定为酒驾?
    以下行为将被定性为酒后驾驶:1、酒后睡在驾驶座上;2、喝隔夜酒被查;3、酒后搬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六个月,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到处罚,再次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酒后或者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
    2023-07-07
    287人看过
  • 哪些行为被认定为内幕交易
    一、哪些行为被认定为内幕交易被认定为内幕交易的行为如下:1.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期货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期货。2.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3.非内幕人员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期货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期货。4.其他内幕交易行为。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刑事处罚是什么1.个人犯罪自然人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个人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2.单位犯罪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
    2023-07-05
    214人看过
  • 犯窝藏罪和逃离部队罪如何认定?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构成要件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兵员管理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逃离部队的军人故意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逃离部队罪构成要件1、罪体行为逃离部队罪的行为是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这里的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违反我国刑法、国防法、兵役法及其他涉及兵役方面的法律规定。逃离部队,是指为逃避服役而擅自离开部队或者逾期拒不归队。根据2000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军人违反兵役法规,在非战时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应以本罪定罪处罚。2、罪责逃离部队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
    2023-08-12
    397人看过
  • 哪些行为构成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管理秩序。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是代表武装部队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等活动和表明其成员身份的依据和凭证。盗窃、抢夺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严重扰乱武装部队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活动,危害国防利益。犯罪对象是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所谓武装部队,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但不包括民兵组织。所谓武装部队的公文,是指以武装部队的机关、单位名义制作的以联系事情、指导工作、处理问题、下达命令的书面文件,如文件、公函、指示、命令、通告、通知、决议、决定、规定、报告、批复、信函、电文、介绍信、公告、通报、议案、请示、会议纪要等。其形成于武装部队执行职务或履行日常管理工作职责的过程中,与职务活动、管理工作紧密相连。此外,某些以武装部队的证件,是指有权的武装部队单位颁发的,用以证明身份、权利义务关系或者其
    2023-08-05
    146人看过
  • 什么样的情况会被认定为逃税罪行为
    一、什么样的情况会被认定为逃税罪行为逃税罪的认定标准,具体如下:1.客体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2.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3.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4.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二、逃税罪和偷税罪两者有什么区别?逃税罪和偷税罪没有区别,因偷税罪已经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被逃税罪所取代。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9-17
    12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犯罪动机
    相关咨询
    • 什么程度才能认定为逃离部队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02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逃离部队持续时间达三个月以上或者三次以上或者累计时间达六个月以上的; (二)担负重要职责的人员逃离部队的; (三)策动三人以上或者胁迫他人逃离部队的; (四)在执行重大任务期间逃离部队的; (五)携带武器装备逃离部队的; (六)有其他情节严重行为的。
    • 交通肇事逃逸中的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15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的逃逸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
    • 以下行为可被视为肇事逃逸罪行的哪些情况?
      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1
      以下行为将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若涉及死亡或严重财产损失: 1. 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的事故,负事故主要责任; 2. 造成三人以上死亡或同等责任的事故,负事故同等责任; 3. 造成财产损失且无法赔偿三十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4. 造成一人以上重伤且酒驾、驾驶不合格的机动车或严重超载,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逃避责任。 根据《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
    • 逃离部队罪行为是如何子处理的啊?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8
      第四百三十五条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性事件时,以战时论。
    • 盗窃罪在盗窃行为中可以被认定为哪些情形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13
      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盗窃金融机构的; 3、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4、累犯; 5、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7、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8、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如:盗窃国家二级文物的,亦应依本幅度最刑即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