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
关于企业作为出借方借款给个人的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解答
企业将资金借给个人的行为性质及效力认定问题,商事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处理方式亦不统一。我庭经研究,作如下解答。
一、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是否属于民间借贷?
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企业向公民出借款项,是其行使财产权的表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一条和第六条,以及法释[1999]3号《关于如何确定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民间借贷包括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因此,企业与个人之间借贷行为的性质应认定为民间借贷。
二、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借贷行为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由于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只要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借贷行为一般应认定为有效,但是,经审理查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企业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出借款项的行为,因其违反《商业银行法》关于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属于金融业务范围的法律规定,故该出借行为属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应认定无效;
(二)企业向名为个人实为企业的借款人出借款项的行为,违反有关金融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6]15号《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的规定,属企业间非法借贷行为,应认定无效;
(三)公司违反《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向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的行为,应认定无效。审理中应注意审查公司以支付报酬等形式向上述主体提供资金的行为是否实属《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六条所禁止的借款行为;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二OO八年四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三节 董事会、经理 第一百一十六条 公司应当定期向股东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
-
公司能否借款给个人,借款行为的效力如何
429人看过
-
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时效问题
134人看过
-
关于借款人的借款行为涉嫌犯罪的处理问题
498人看过
-
借贷行为中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区别有哪些
437人看过
-
借款合同(企业借给个人)
64人看过
-
民间借贷行为是否包括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
456人看过
-
公司能否借款给个人,借款行为的效力如何天津在线咨询 2021-09-28公司可以借款给个人,借贷行为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
-
企业的哪些借款行为无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4-04-30企业的以下借款行为无效: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借款行为无效;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借款行为无效;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借款行为无效;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借款行为无效。
-
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企业间借贷行为效力如何认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5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答: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
-
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可否认定出借方的行为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07不能。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书面形式的,自签订借款合同时或者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生效时间生效。因此,如果贷款人在签订合同后不愿意贷款,贷款合同就不会生效。合同自然没有约束关系。此时,合同将自动取消。
-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是否属于民间借贷, 哪些借款行为是有效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28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非法集资等情形的,应当认定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已于1999年1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4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