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女员工怀孕必须提前申请违法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30 17:30:35 385 人看过

规定女员工怀孕须提前申请违法,因为女性生育时间不是可以完全人为控制的,生育权是公民基本的人身权利,个人有权自由选择生育的时间,要求女员工生育必须提前申请与法律相违背是不合法的。

一、离婚协议可约定再婚后不得再生育吗?

离婚协议不可约定再婚后不得再生育。该协议无效,因为其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民享有生育和不生育子女的自由,除非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否则禁止生育条款在协议中无效,离婚协议约定的禁止生育条款是对公民生育权的人为限制,违反了公民享有生育权的法律规定,因此,离婚协议中禁止生育的有关规定无效。

二、隐瞒怀孕入职如何处理

隐瞒怀孕入职的处理:

1、用人单位与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在员工无过错时,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应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金。

一般而言,女员工怀孕是其个人隐私,是法律赋予女性享有的基本权利,怀孕与否也不是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条件,因此用人单位不得以员工入职时隐瞒怀孕事实为由辞退员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三、生育津贴最低能领多少

按目前我国一般情况算,最低可领生育津贴19729.06元。我国的生育津贴可以说是女员工在生育期间的工资,所谓的生育津贴就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补贴方式是由社保基金支付到公司账户,公司再发放给女员工。生育津贴公式:员工本人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9日 05: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再婚相关文章
  • 女员工怀孕请长期病假有哪些规定?
    一、女员工怀孕请长期病假有哪些规定?1、我国法律规定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工有免死金牌,黄袍加身,轻易动不得。HR所有的管理手段,都得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我们先复习一下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42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换言之,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以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理由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女职工符合《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是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包括:(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趁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
    2024-01-06
    153人看过
  • 女方怀孕没上班男方必须给工资吗
    女方怀孕没上班男方需要给生活费。男方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离婚陈女士问:我在怀孕期间,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炜衡律师事务所徐璞律师答:依照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023-08-08
    388人看过
  • 孕期女员工请长病假必须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吗
    一、孕期女员工请长病假必须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吗?孕期女员工请长病假必须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劳动部、国务院经贸办、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企业伤病长休职工管理工作的通知》2、要坚持和完善企业伤病职工的休假和复工制度。职工因伤病需要休假的,应凭企业医疗机构或指定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并由企业审核批准。伤病职工需要转入长休的,根据企业医疗机构或指定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由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小组)作出鉴定,经企业行政批准。要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及时了解长休职工的伤、病、残情况变化,及时通知已恢复劳动能力的职工按时复工;根据劳动能力恢复情况,安排一定的试工期或调换适当工作;要加强企业劳动纪律,对逾期不复工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可停发伤病保险待遇,并按旷工处理。二、怀孕女职工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请长病假是否可以辞退?可以,该女职工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根据规定,劳动
    2024-01-26
    456人看过
  • 单位规定工伤员工必须提交请假条
    工伤后,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休工伤假就可以的。工资待遇不变,不能按照自离不需要写清假条,有医院的病假条就可以,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违法。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产生工伤后对单位有什么影响产生工伤后对单位有以下影响:1、用人单位如果未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那么,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至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逾期申请工伤认定之日时,已经发生的所有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自行负担;2、如果用人单位未给职工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的,那么依据法律规定,受伤职工依
    2023-08-08
    446人看过
  • 不录用怀孕员工违法吗
    不录用怀孕员工违法。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根据以上规定可知劳动法强调的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对员工能力胜任的要求以及单位有权要求员工提供岗位证明证书及资质证明。而对于员工是否怀孕这项内容,并不属于此要求的范围,而且对于员工是否怀孕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并没有义务向单位如实告知,用人单位不能以此认定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所以根据以上法律条文规定,虽然员工是隐瞒怀孕事实入的职,但是也不能辞退她,而且员工应当享受的产假还得正常给。由此可见,要是因为女员工在入职之前隐瞒了已经怀孕的事实,单位将其辞退的话,这是违法的。一、劝退怀孕女职工合法吗(一)根据《劳动法》第29条、《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三期)内,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除非存在以下情形: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
    2023-02-22
    499人看过
  • 怀孕女职工休产假要提前说吗
    一、怀孕女职工休产假要提前说吗?休产假原则上要和公司提前说,休产假的流程以公司规定的请假制度为准,但产假是受法律保护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二、产假期间公司可以辞退劳动者吗?产假期间公司不可以辞退劳动者。根据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
    2024-01-27
    470人看过
  • 提前了解工伤认定申请的必须材料
    一、提前了解工伤认定申请的必须材料工伤认定申请的必须的材料:1.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2.工伤认定申请表;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二、工伤认定不成功怎么办工伤认定不成功的处理办法是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
    2023-09-11
    107人看过
  • 女犯人怀孕了必须立马放人吗
    当怀孕妇女的行为未对社会产生明显危害性时,不应被判处监禁,而应依据法律规定,采取取保候审等监管手段进行处理。如若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过程中,发现在押犯然正处于妊娠期阶段,则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并即时启动物理具体程序上报至上一级最高人民法院,请示作出公正的改判决定。人民法院如在执行死刑初期便注意到下列任一情况的存在,都须中止死刑执行,立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汇报,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亲自裁定核实:(1)在执行前突然发现原判定罪量刑可能存在误差;(2)在执行前罪犯揭露出其曾参与过严重罪行或其他极大立功行为,可能需要修正原有的判罚结果;以及(3)罪犯正处于孕育时期。《刑事诉讼法》第67条对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2024-05-17
    256人看过
  • 女员工怀孕被辞退劳动法如何规定
    一、女员工怀孕被辞退劳动法如何规定孕期女员工辞退规定是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不能够被辞退。职工怀孕,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此外,还应支付生育津贴,生育费用(含: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女职工怀孕公司
    2023-07-30
    216人看过
  • 年假必须提前多久申请
    年休假申请提前几天申请并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进行详细规定,具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详细约定。另外,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申请提前几天申请并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进行详细规定,具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详细约定。另外,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一、如何申请年假所有员工请事假,须提前一周填写假条;2、管理层如预请带薪假期,须提前一个月填写假条;3、病假须在假条后附上医院开具的病假单,或附由项目管理书写的情况说明;4、所有员工每人每月事
    2023-05-08
    71人看过
  • 禁止女员工在工作中怀孕是否违法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生育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禁止女职工在职怀孕是对生育权的侵犯,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工资,第六条女职工怀孕、分娩、哺乳期间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解除或者终止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工作,并应在工作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工作时间。第二,生育权的内容是指公民生育子女并获得相关信息和服务的权利。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生育自由权自由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生育次数和生育间隔的权利决定是否自由生育的权利。公民既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公民有选择是否生育的权利,任何子女都不应受到歧视,男女在生育问题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也
    2023-05-07
    152人看过
  • 女职工在裁员期间故意怀孕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不是。女职工在孕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法律没有规定裁员应当区分是否故意怀孕,那么女职工在孕期不得裁员就是硬性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2023-02-14
    208人看过
  • 怀孕必须监外执行吗?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怀孕的,是应当监外执行的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对具备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人民法院判决时,可直接决定。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载明罪犯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依据等内容,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在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对具备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应由看守所或拘役所提出书面意见,报主管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实施监外执行的机关是哪个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执行机关应当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严格管理监督。对于服刑中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原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服刑改造的情况通报负责监外执
    2023-05-01
    81人看过
  • 女员工怀孕可以一直请病假吗
    应当根据身体状况,到医院开具相关证明,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产假按照正常上班的标准足额支付工资(不含补贴),社保当然也应该继续为你缴纳,只要你证明你的请假手续齐备,单位就不能以严重违纪为由开除你或解除劳动合同,除非你触犯刑法。一、女员工怀孕可以休哪些假?1、保胎假。《国家劳动总局保险福利司关于女职工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生育时的待遇问题给上海市劳动局的复函》(1982年,现在有效)中规定,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据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时间,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这个文件虽然当时针对的是国有企业,但是现在企业都在参照这一精神,对于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怀孕女职工,经医师诊断出具证明,需要胞胎休息的,可以请保胎假,保胎假按照病假待遇处理。2、产前假。《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12条规定,妊娠7个
    2023-02-15
    152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再婚
    词条

    再婚是指一方在配偶死后或双方离婚以后与他人再次结婚的行为。 再婚是以终止原来的婚姻为前提的,如果不终止原婚姻关系又结婚,则构成重婚。... 更多>

    #再婚
    相关咨询
    • 女职工怀孕必须辞退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11
      女职工怀孕了,除非有重大违纪行为,否则不能辞退。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
    • 怀孕的女职工国家法定给的产假提前15天是必须的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3-23
      不用提前休息。但是要产前休息。 法律依据: 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女方要求怀孕男方必须提出么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2
      《婚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根据上述规定,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人民法院应当说服男方撤回诉讼。如果男方坚决要求离婚,不肯撤回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做出不受理案件的决定并通知男方。这是《婚姻法》为了保护妇女、胎儿和婴
    • 企业必须员工提前复工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10
      1、员工是可以拒绝企业提前复工的; 2、复工一般是由当地的政府正式通知了才能进行工作; 3、提前复工这种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对于劳动者是有权利拒绝的,从而还可以向劳动部门进行举报。
    • 员工手册,明确规定员工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申请。我有权上报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19
      建议及时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提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