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取保后被收监几率大吗?
诈骗取保后被收监几率大小无法确定,收监与否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实施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
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不遵守取保候审法律规定的,可予以拘留、逮捕。另外取保候审并不中断对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理,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之后做出判决,如果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未获缓刑的,需要收监服刑。
二、法律规范对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不能从取保候审这个单一的要素来判断之后是否会被再次收监,主要需要判断取保期间是否又违法了。对于那些在取保候审期间又实施违法行为的情形,可以认为社会危害性较大,故此是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刑罚,并且再次收监。
-
取保后被收监几率大吗,取保候审判实刑的可能性
331人看过
-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后被收监的几率高吗
255人看过
-
公司诈骗员工取保候审被判刑几率大么
101人看过
-
境外诈骗破案几率大吗
76人看过
-
开庭不收监缓刑几率大吗
115人看过
-
诈骗罪不起诉几率大吗
13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信用卡诈骗罪取保候审了, 又被收监了, 判缓刑的几率大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1-28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凭经验判决缓刑的可能性较大,刑事程序一般从立案到法院一审审理一般至少得四到五个月,你朋友及家属要紧跟各办案机关的程序,要认真遵守取保期间的各项规定,如违反会被逮捕,要认识到刑事案件拖的时间比较长,要耐住性子,稳住好情绪,着急上火也于事无补;刑事案件法院在审理时根据犯罪事实、支持犯罪的证据及各种犯罪情节予以综合分析判断定罪量刑问题,如家庭条件允许建议你在当地请一名律师,在法庭上找到
-
-
取保后开庭前没有收监,判缓刑的几率会大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24取保候审过后开庭之前收监了,判缓刑几率不大。实践中,案件如果判缓刑的情况下不会收监,收监的情况判实刑可能性较大。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女友故意骗保被抓保险诈骗判缓刑几率大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02是否判处缓刑要根据情况来判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量刑具体参考因素: 1.从犯在犯罪中发挥的作用 2.犯罪的社会影响 3.从犯的悔罪态度 判缓刑的条件: 根据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
-
诈骗9000被判的几率很大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31百分百,数额较大,可以缓刑r刑法r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