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被电信诈骗的应当立即报警处理,及时固定相关证据,尽快止损。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卖软件算电信诈骗吗
卖软件如果是正当途径并没有打算以欺骗对方财产为目的就不会电信诈骗。
最高法院2011年4月7日对外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解释,电信诈骗行为将受到从严惩处。这一司法解释将于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解释明确了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诈骗犯罪的发案形势,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为3000元。根据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3万元至1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解释将电信诈骗行为规定为可酌情从严惩处的情节,规定了5种情形酌情从严惩处: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解释规定,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或者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以及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解释还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另外解释也明确了可予从宽处罚的情形,规定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1000元电信诈骗损失赔偿指南
370人看过
-
信用卡债务违约:求助指南
149人看过
-
求助妇联的指南
296人看过
-
济南城市医疗求助指南
146人看过
-
工人欠款求助指南
337人看过
-
公安立案标准:电信诈骗案件审理指南
369人看过
电信诈骗,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话和信息的方式,捏造虚假的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非接触式诈骗,从而诱导受害人转账或者打款的犯罪行为,属于诈骗罪的一种。 电信诈骗量刑标准为:诈骗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可依法判处诈骗人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 更多>
-
电信诈骗报案指南:如何举报电信诈骗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16在遇到诈骗电话或信息时,应当及时记录下来,包括诈骗犯罪嫌疑人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qq号、msn码等银行卡账号,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手段。同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
当遇到电信诈骗如何寻求帮助?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3遇到电信诈骗以后尽快去用电话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直接到达案发地的派出所报警,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报警都应当应尽量准确的陈述事实情况。被骗时尽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公安机关的调查。
-
发现诈骗电信信息我如何去寻求帮助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231、遇到电信诈骗以后尽快去用电话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直接到达案发地的派出所报警,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报警都应当应尽量准确的陈述事实情况。被骗时尽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公安机关的调查。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
海南XX电信诈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0电信诈骗的范围从沿海逐渐向内地发展,电信诈骗起初是台湾不法分子跑到大陆针对台湾群众进行诈骗。随着犯罪手法的不断传播,内地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也仿效其手段进行犯罪。除了福建以外,湖南、湖北、广东、海南、河北个别市县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诈骗队伍。
-
电商代运营诈骗应对指南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04如果您遭受了代运营服务商欺诈并签署了相关合约,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首先,您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请求其判定该合同无效且可撤销。原则上来说,任何一方当事人如果通过欺诈手段,使得另一方在完全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了民事法律行为,那么遭受欺诈的一方就有权利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该行为进行撤销,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弥补因对方欺诈行为而导致的当事人所蒙受的信赖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