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16:16:54 117 人看过

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

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对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无效的劳动合同,并将确认合同效力的权力赋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劳动法》九十七条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的无效是由于劳动者的原因所导致,劳动者该如何对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劳动法》及司法解释并未作出规定。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如对用人单位欺诈,损失的仅仅是欺诈被识破后的剩余劳动合同期限履行利益;而用人单位的欺诈,其后果也就是合同不再履行,向劳动者按照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再支付数额有限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而已。如此立法,欺诈几成必然。

一、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效力认定探讨

《民法通则》将欺诈的民事行为规定为无效民事行为,《劳动法》亦将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无效合同。《合同法》则将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规定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而《劳动合同法》又将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无效合同,显然前后自相矛盾。法律对因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的着眼点在于为受欺诈人提供救济,故应赋予受欺诈人撤销变更合同的权利,使其在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得失后作出是否撤销变更合同的决定。因此,劳动立法将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更能体现立法的进步与立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

无效或被撤销的劳动合同在被撤销或宣告无效前,对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善意付出的劳务,按有效处理。我国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动报酬的确定,给予法官一定限度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

二、用人单位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分析

对于用人单位隐瞒或捏造了本单位的相关信息,使求职者误认为是劳动法的适格主体而与之订立了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立法以当事人的身份作为判定劳动合同效力的根据,增加了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劳动合同法》则把无效的劳动合同按照有效进行处理。

对于用人单位未主动将其生产经营状况已陷入窘境的情况告知劳动者的情形,如果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未免对用人单位过于苛刻,因为即使是运营良好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随时会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导致发生破产、倒闭或支付困难等情形,从而影响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劳动合同订立时,很难产生仅仅因为用人单位的欺诈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用人单位的欺诈,赋予劳动者撤销或变更劳动合同的权利可能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为有利。

三、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探讨

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衡,劳动者存在欺诈的可能性比用人单位大。我国法律对就业歧视情形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民事责任缺乏具体规定。

与应聘工作岗位、职责存在直接、实质的关联性时,求职者应主动告知,不得隐瞒,否则影响劳动合同效力。求职者为避免遭受歧视而进行的“欺诈”陈述不影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劳动者采用欺诈的手段恶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如隐瞒或编造了没有取得特种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事实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的,应承担恶意侵权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02: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委员会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一方以欺诈手段签订合同
    一、如何认定一方以欺诈手段签订合同认定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是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根据《民法典》法律允许受欺诈的一方当事人撤销该项民事行为,而在中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的行为。二、欺诈订立合同有法律效力吗欺诈订立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属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利人有权撤销。行使撤销权力后,合同即无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只为一年,其时效自有权行使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宜之日起计算。在此期间不行使撤销权的,则过期作废。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三、民法典以欺骗签的合同
    2023-05-06
    157人看过
  • 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
    合同可以在撤销前向法院申请撤销:1、欺诈和胁迫是不真实的,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需要当事人提交证据证明。2、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产生与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受害人可以根据真实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很小,对方期望履行合同,因此他愿意继续履行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即时利益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将其欺诈、胁迫手段取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是善意取得的,那么欺诈、胁迫人不得用合同对抗善意的第三人。担保借款合同有欺诈手段利息不退的吗借款合同中一方欺诈另一方,让另一方还高利息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及时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借款合同。而该合同被撤销后,就自始无效,当事人需要返还因该合同所得的财产,借款人也不需要再向贷款人承担还款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
    2023-07-21
    390人看过
  • 买卖合同欺诈手段:哪些手段具有欺骗性?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有:1、钓鱼合同。骗子往往利用合同先向对方预付定金或少量预付款,取得对方信任后,骗取全部货物,或先支付少量货物,故意骗取全部货款;2、以假乱真。骗子主要以假公章、执照、证明、汇票、账号甚至假身份证明为幌子,编造谎言,瞒天过海;3、一起玩双簧;4、偷梁换柱。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偷窃和偷窃。偷窃就是通常所说的转包;5、骗人利用合同的主要特点是无中生存在的目的。采取欺诈手段而辞职有效吗采取欺诈手段而辞职,致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实施的民事行为为可撤销法律行为。劳动者辞职的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过了试用期的,劳动者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2023-07-07
    470人看过
  • 劳动合同终止可以以欺诈的手段向法院起诉么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发现合同欺诈行为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去提起诉讼。一、劳动争议过两年还能起诉吗劳动争议过两年不能起诉。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二、一般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有多久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经过正常程序才能申请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劳动纠纷必须经过劳动仲裁么?1、仲裁前
    2023-06-27
    55人看过
  • 合同欺诈都有哪些手段
    合同欺诈手段有虚假的主体、标的、质量、价格、宣传、商品标识等的欺诈。对于欺诈行为,受欺诈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该欺诈的合同。一、对方高评高贷可以撤销合同吗可以撤销,但是必须具备可撤销合同的条件。高评高贷(倒拿钱/零首付/低首付)就是银行评估价格比真实交易价格高,从而贷更多的款变相降低首付,里面涉及阴阳合同,拉高评估价,卖家配合控款等。合同撤销的条件是:1、合同存在重大误解;2、合同一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存在欺诈手段或者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3、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
    2023-06-28
    490人看过
  • 欺诈手段签订租赁合同如何处理
    以欺诈的手段签订合同的,该合同无效,因签订合同取得的财物要返还,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
    2023-08-10
    337人看过
  • 如果订立劳动合同有欺诈行为怎么办
    在订立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往往为了自己的目的而隐瞒相关信息,相互欺骗以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劳动合同的效力是有缺陷的。根据中国《劳动法》第18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以欺诈、威胁、欺诈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etc无效劳动合同自订立之日起无法律约束力。如果确认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无效,如果其余部分的有效性不受影响,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以欺骗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从一开始无效,但被欺骗方经法律机关认定后,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应该注意隐藏的信息是否真的影响到另一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义。如果隐藏的信息与合同无关,则合同有效
    2023-05-07
    112人看过
  • 劳动者欺诈订立合同也要发工资
    我国法律规定,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但你将专科学历虚报成本科学历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需经法定程序认定,不能由公司说无效就无效。此外,即便你的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公司依旧需要向你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该法第二十八条还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023-06-10
    307人看过
  • 民法典中假外包合同有效吗,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段
    一、民法典中假外包合同有效吗民法典规定,假外包合同如果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二、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段1.伪造合同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2.货物引诱欺诈方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诸如钢材、汽车、铝锭、彩电之
    2023-04-18
    309人看过
  • 受到欺诈合同签订有效吗
    被欺诈签订的合同是没有义务履行的,因为被欺诈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法律规定,合同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一、已经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有关当事人可以随时向法院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合同自始无效的事由1、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2、合同无效、被撤销或
    2023-02-25
    404人看过
  • 合同一方有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存在欺诈行为则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一、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都可表现为在经济活动中采用欺骗方法取得对特定财物的不法占有状态,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的目的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民事欺诈行为人在签订合同之后,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无履行
    2023-03-21
    350人看过
  • 什么是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需要满足的要求是:1、具有胁迫的故意,主要表现为明知会造成对方产生恐惧故意威胁并希望对方因胁迫行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2、实施了胁迫行为;3、对方因被胁迫订立了合同;4、胁迫行为非法。一、欠条被写成强迫信怎么办在胁迫下签署的借据是可以撤销的。关于胁迫的认定,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胁迫行为是非法的;胁迫足以使被胁迫人感到恐惧,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胁迫可以由当事人和第三人作出;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被胁迫人的希望相一致。二、抢劫罪的胁迫情形是什么胁迫是以实施暴力和其他侵害或使他人遭受某种不利相要挟,使他人在精神上陷于恐惧或不自由的行为。胁迫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使他人产生精神上的强制或恐惧,因此,具有刑法意义的胁迫行为是一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威胁行为。基于胁迫行为的危害性,有些国家的刑法单独设有“胁迫罪”。但我国刑法中没有一般性的规定胁迫罪,而是对包含胁迫行为的犯罪进行
    2023-03-11
    159人看过
  • 员工通过欺诈行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要平等自愿,达成合意。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任何一方不能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否则合同就是无效的。对于无效合同,企业可以解除。现实当中,很多人为了进入一个好的企业,谋得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当自身条件达不到企业的录用条件时,就可能会采用伪造学历证书、虚列工作经验等方式使自己符合企业要求。员工入职后,企业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员工提供的某些信息是虚假的,此时就可以以员工存在作假和欺诈行为为由,提请仲裁庭或法院确认双方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这种主张通常都会得到仲裁庭或法院的支持。一、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并非都属于欺诈行为有些企业在处理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时,认为员工的任何欺骗行为都属于欺诈,这是错误的。比如,有些企业为防止员工作假,会让员工在求职登记表或入职登记表的最下方写
    2023-02-20
    341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3)胁迫行为须为非法。(4)被胁迫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并订立了合同。(5)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受欺诈受胁迫的合同为无效合同吗1、在受到威胁、胁迫、恐吓的情况下所写的借条无效。2、其内容不属于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受法律的保护。但被胁迫人在解除胁迫、威胁后,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陈述被胁迫写下借条的事实,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也为日后法院对被胁迫所写借条的合法性、真实性留下可贵的证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7-06
    253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仲裁委员会
    相关咨询
    • 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是否有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
    • 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吗,怎么规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14
      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需要看具体情况。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2022年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是否属于无效合同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30
      1、以欺诈胁迫手段的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2、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在履行合同时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依法撤销。 3、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用人单位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
      对于用人单位隐瞒或捏造了本单位的相关信息,使求职者误认为是劳动法的适格主体而与之订立了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立法以当事人的身份作为判定劳动合同效力的根据,增加了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劳动合同法》则把无效的劳动合同按照有效进行处理。 对于用人单位未主动将其生产经营状况已陷入窘境的情况告知劳动者的情形,如果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未免对用人单位过于苛刻,因为即使是运营良好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
    • 劳动者入职后发现用人单位有欺诈手段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3
      现行法律并不禁止劳动者未辞职情形下与其它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前提是现单位无异议,如实告知新单位。如果现单位不同意,可以解除合同,并主张赔偿损失,而新单位则因为应对赔偿损失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劳动者隐瞒与其它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新单位察觉,随时可以劳动者欺诈为由解除合同,同时主张劳动者赔偿损失。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