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宪法是什么构成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4:42:45 203 人看过

一、序言

就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宪法序言的内容都是有关宪法本身的规定,诸如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在宪法序言中阐述了本国和本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指出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由于国家本质的不同,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宪法反映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经过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经济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财产权,即公民的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犯;

2、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自由权,即主要有公民的人身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迁徙自由、机会和结社自由、通信秘密自由、宗教自由等;

4、受益权,即包括生存权、工作权、请愿权、诉愿权、诉讼权和受教育权等;

5、参政权,主要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方面主要规定有依法交纳赋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

五、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宪法的重要构成部分,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一般都有国家元首、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宪法中都对这些机关的地位、产生、组成、职权、活动原则以及相互关系作出了详尽的规定。

六、宪法保障

宪法保障是指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措施和制度。归纳起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规定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机关、团体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任何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这是保障宪法实施的前提条件;

2、明确规定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宪法都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修改程序;

3、明确规定了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和违宪审查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所共有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05: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违宪审查相关文章
  • 我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吗?
    成文宪法是成文法典中的一类,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凡将国家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表达的宪法,如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也是一种具有统一发电形势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特征是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不成文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不成文宪法是“成文宪法”的对称。宪法的一种形式分类名称。由许多分散的、不同年代产生的宪法性文件、惯例、法院判例等构成的宪法。如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它没有明文规定的宪法典和独立的法律文书,其内容见于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贵族的斗争和妥协中,先后通过的宪法性法律文件、确认的约定俗成的惯例和法院的判决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2023-07-21
    106人看过
  •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吗?
    宪法是基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法律的一种,是最根本的法律。比普通法律的效力更高。普通法律要以宪法为原则。宪法的作用:1、巩固国家政权;2、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3、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4、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5、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7、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2024-04-23
    103人看过
  • 我国的宪法地位
    人身自由
    我国的宪法地位如下:1、所谓宪法,就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2、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3、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4、民主集中制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
    2023-08-09
    200人看过
  • 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什么
    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国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权为核心和主体的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的基本含义是,在法律解释的权限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解释权,其目的和任务是对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以及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法律规范进行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解决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我国的宪法适用与宪法解释权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宪法解释权[9].宪法同时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这两条规定之间并不是偶然的巧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要认为需要,就可以解释宪法,但其监督宪法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解释宪法。换言之,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的目的可以不完全在于监督宪法的实施,但监督宪法的实施必须解释宪法。为什么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权这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有着紧密的关系。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2023-07-23
    201人看过
  • 我国宪法修改机构是哪个?
    根据《宪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删除、增加或变更宪法内容的行为。我国宪法修改要经过的程序:(一)提案提案启动宪法修改程序,标志着宪法修改的开始。提案由宪法规定的提案主体提出。我国宪法规定的拥有提案权的主体有两个: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除此之外,任何政党、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不得提出修宪动议,进行宪法修改。提案并不一定提出具体的修宪计划,只是表明宪法内容应该修改以及修改的方向。(二)审定审定是指有权机关审查修宪提案的内容,对是否修改作出决定。如果否决修宪提案,则宪法修改程序不能继续进行。理论上看,这一
    2023-06-03
    476人看过
  • 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
    一、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二、宪法权威体现在了什么方面宪法的权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
    2023-06-15
    271人看过
  • 我国宪法的判例和宪法判例有什么不同
    他们的区别是:判例是依据宪法审判的案子作为案例,通常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惯例则是说宪法中没有具体明确的条款规定,但是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人为定刑判决,大家依此为判决称为惯例。1、形成方式不同。前者是在宪政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累而逐渐形成,并为社会公众认可;而后者是经法院判决并由各级法院遵照而逐步形成的。2、两者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具体的宪政运行规则;后者包括宪法立法在适用规则方面的发展,也包含有对宪法立法原意的解释和推定。3、两者效力不同。前者作为一种政治习惯规则,不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效力,其普遍约束力来自于社会公众承认和国家政权默许;后者的约束力主要来自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的尊重,或来自于下级法院法官对判例内容的内心认同。4、稳定性程度不同。前者所具有的政治约束力和由于连续稳定适用并得到普遍公认而形成的社会自觉遵守的力量是巨大的,其稳定性程度较高;而后者约束力较低,随着政治
    2023-08-06
    460人看过
  • 构成中国宪法死刑的罪名有什么?
    一、构成中国宪法死刑的罪名有哪些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7个)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武装叛乱、暴乱罪4、投敌叛变罪5、间谍罪6、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7、资敌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14个)8、放火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9、决水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10、爆炸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11、投毒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条)12、投放危险物质罪(取消投毒罪罪名)1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14、破坏电力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15、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16、劫持航空器罪17、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125条第1款)18、非法
    2023-04-28
    301人看过
  • 我国国家性质在宪法中的规定是什么?
    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国宪法的制定主体是谁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所以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但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我国会选出人民的代表去表达人民的意见,制定《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2023-07-11
    447人看过
  •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规范的根本性就是指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宪法》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024-04-25
    432人看过
  • 宪法的依宪治国具体是什么
    依宪治国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宪治国做出了重要的论述。“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2023-06-03
    437人看过
  • 宪法规定我国的监督机关是什么?
    一、宪法规定我国的监督机关是什么?宪法规定我国的监督机关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一府两院工作司法监督;检察院是法律规定的司法监督机关,法院也有内部监督机制;党的监督,执政党有纪委监督;行政监督,狭义是指行政系统内设立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进行监督,广义指社会监督,即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相关知识: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行使检察权以维护法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的任务是,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和其他的反革命活动,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
    2023-06-03
    190人看过
  • 我国的宪法解释有什么意义?
    宪法解释的意义美国著名的法官和宪法解释学者卡多佐在其《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一书中写道:“我们在法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面临这样一个悖论,法律中不加制约的稳定不变和不加限制的随意变动都具有同样可怕的破坏力,法律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处理好稳定性和变动性的关系,既要稳定又不能静止不变。要依靠某种非凡的智慧将两者协调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趋势一致”。而他所说的某种非凡的智慧指的就是法律解释,在宪法体系中就是宪法解释,可见宪法解释对于宪法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关键手段法律的规定往往精炼概括,原则性较强,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这种特点更为明显,往往寥寥几句话就规定了国家的公权力,寥寥几个词就道出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概括性和原则性有利于宪法的稳定性,却不利于宪法的适用,因而在我国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在判决中被引用的案例寥寥无几,使得宪法被束之高阁,供奉在“法律神坛”之上,使得宪法
    2023-06-03
    486人看过
  • 我国宪法的性质是法律吗
    一、我国宪法的性质是法律吗《宪法》是法律,而且《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二、宪法的制定程序是什么制宪程序是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了保证制宪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定宪法一般包括如下程序:1.组织制宪机关,设立宪法起草机构。2.提出或公布宪法草案。3.讨论、审议并完善宪法草案。4.通过或批准宪法。5.颁布宪法及其生效的日期。三、我国第一部宪法什么时候颁布的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
    2023-04-24
    307人看过
换一批
#宪法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 更多>

    #违宪审查
    相关咨询
    •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什么样的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1
      中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可谓逻辑严密、布局合理,并与丰富的宪法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 什么和什么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0
      我国的宪法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法制原则。 3、基本人权原则。 4、权力制约原则。
    • 我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呢?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6
      以统一的法典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 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成文宪法:凡将国家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表达的宪法,如中国、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特征是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 这些论述都不适用于英国、以色列、新西兰,这些没有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
    • 我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2-26
      我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成文宪法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特征是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 我国的《宪法》是经过全国人大通过的法案,我国自1954年颁布宪法后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现在采用的是2018年3月1
    • 宪法规定, 我国宪法的重要性是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1
      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从宪政的角度来时,国家的管理是在宪法的保障下由公民来进行的。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公民对国家事务管理的建议权和监督权。通过两权可以实现公民对国家的管理,同时也使公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遭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