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参保地写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7 21:21:25
372 人看过
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国家规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三个目录执行就医地政策,结算标准执行参保地政策。
一、广州社保卡深圳可以用吗?
可以直接使用。
广东省已建成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意味着以往到异地看病,得先垫付医疗费,再回参保地报销的情况,将成为历史。深圳市医保参保人持医保卡到21家市外医院就医,无须现金垫付,均可实现实时结算。
二、异地看病怎么报销
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流程如下:
1、参保人员携带异地就医医院出具的出院小结、发票、用药明细表、单位出具的异地就医证明到本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报销;
2、对于住院费、药物费等可以直接到就诊医院医保办公室办理结算手续。
三、异地安置医保报销比例和本地报销比例
异地医保报销比例和本地报销比例不一样。一般来说,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低于本地的,在本地就医买的外地医保报销比例比本地买的医保要低,如果是基层医院的,本地可能可以报销80%左右,异地的只有40-60%。自从异地医保报销该政策开启后,方便了不少在外地上班的人,同时一些与自己儿女在外地安家落户的老人也可以省去了舟车劳顿的麻烦。但是在异地看病,医保的报销比例是要低于本地报销的,根据“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的报销原则进行报销。异地报销的比例要根据当地的地方政府规定来进行估算,每个地方的政策都会有所不同,可以先将所有的相关材料准备好不一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探讨异地参保就医与本地参保就医的不同之处
340人看过
-
丽水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规定
218人看过
-
海口跨省异地就医开通结算地区查询入口网址(参保地+就医地)
338人看过
-
南京参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
162人看过
-
邵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申办流程
382人看过
-
如何查询参保地是否开通异地就医报销
207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异地就医
词条
#异地就医
最新文章
#异地就医
相关咨询
-
新参保人员如何在异地就医报销,新参保人员异地报销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1参保人员如何在异地就医和报销办理异地报销手续的,应在户口所在地社保所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再进行报销。 1.城镇老年人在外地居住一年以上的,应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可选择居住地2家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和本市1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疗待遇按照本市大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规定执行。其发生的医疗费用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 2.16周岁以下学生儿童在外省市居住或就读的,应在
-
哪些医保参保者可以办理绍兴医保异地就医手续?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0主要啊,有以下四类群体!一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也就是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二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四是异地转诊人员,符合参保地转诊规定的人员。一些地区急诊入院人员也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
异地就医异地就医报销与本地医保报销一样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29报销比例一样。如果是急诊,可以不用在当地报备。非急诊的必须报备,否则不能异地报销以及回医保归属地报销。在异地就医时,报销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能不能报销,以就医的城市当地报销范围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
医保异地就医情况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17对于第一种常见情况的人群来说,申报异地就医需要准备:异地就医登记表(在参保地领取)+社保卡+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就读/外派/异地安置等)证明材料。 这里的证明材料,随人群而变化。比如异地居住人员需要提供异地居住证明;企业外派人员需要提供企业外派证明;而异地就读人员则需要提供在读证明。 比如小王,她把父母接到深圳来住,父母要在深圳看病,就属于异地就医里的退休随迁人群,应事先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异
-
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待遇如何计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1(一)南昌医保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住院医疗费,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和诊疗项目范围)。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执行参保地政策,即“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二)南昌医保参保人员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支付范围、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均执行参保地政策。即“参保地目录,参保地政策”。目前,全省已统一基本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