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下列几方面判断:
1.抚养教育关系的形成前提是继子女未成年。需要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必然是未成年人。
2.一般需要有共同生活的事实。抚养教育关系一般需要在在继父母与继子女共同生活中形成,如同亲生父母一样,继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学习、身体、精神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照料,这才是抚养的真实含义。
3.抚养事实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对于究竟维持多长时间,法律没有统一规定,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利明教授认为应当是五年,但在实践中目前并不能完全因为抚养时间短就否认形成抚养关系,只是若抚养时间不长,比如只有
1、2年,认定抚养关系时就必须特别慎重,需要考虑具体案情和权利义务的对等等因素。
一、怎么写抚养关系证明
第一,抚养教育关系的形成前提是继子女未成年,因为需要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必然是未成年人;第二,一般需要有共同生活的事实,抚养教育关系一般需要在在继父母与继子女共同生活中形成,如同亲生父母一样,继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学习、身体、精神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照料,这才是抚养的真实含义;第三,抚养事实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还需要考虑具体案情和权利义务的对等等因素。
二、继父母是否享有抚养权?
继父母并非必然拥有继子女的抚养权,也即是说,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并不必然产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只有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抚养教育关系,他们才产生与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样的关系。我国立法对如何认定抚养教育关系的成立没有作具体规定,但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抚养教育关系成立:
1、继子女与继父母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父负担了继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继子女受继父或继父的抚养教育;
2、继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虽主要由生父或生母负担,但与继父或继父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父对继子女进行了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以婚姻为媒介形成的姻亲关系,并不必然享有法律上的子女抚养权。继父母只有与继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且承担了抚养教育义务,继父母才享有子女抚养权。
-
法律关系抚养权怎么认定
269人看过
-
法律上是认可血亲关系还是抚养关系
377人看过
-
法律上离婚后是否能以不要抚养费断绝关系
390人看过
-
抚养关系如何断绝
273人看过
-
起诉断绝抚养关系
425人看过
-
怎么判断是不是同一法律关系
452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夫妻父子关系断了法律上会怎么判断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07有的父子不和,突发奇想要断绝父子关系,就会寻求怎么断绝父子关系的办法。那么到底怎么断绝父子关系呢法律角度上,亲子关系是不能自认而解除的,所以无法做到申请法律上断绝父子关系。 1、法律不承认断绝父子关系,所以也就不存在法律程序办理。 2、承权是公民的个人权利,公民可自由选择放弃与否。但继承权与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存在交换关系,不可以放弃继承权为条件而不履行赡养义务。 3、中国法律不允许有血缘关系的父母
-
断绝关系的男女抚养义务怎么判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271、有,法律不允许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2、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
怎么判断一个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6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二)、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但主要是财产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四)、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
-
怎么判断当事人在民法中是否有抚养关系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4民法典中确定抚养关系的方法是,看抚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否属于父母子女关系或者祖孙关系。 1、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2、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
亲子关系无法断绝抚养费怎么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03亲子关系无法断绝,关于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