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解释内容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3 20:34:13 232 人看过

一、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解释内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一)此中“逃逸”的理解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行为人在逃逸之时,对于被害人可能死亡的结果,可能有认识,也可能没有认识,但无论有无认识,都只能在定交通肇事罪在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是指在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的受伤者,而不是有学者认为的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如果将此中的“人”理解为行为人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则有可能将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由于被害人的原因而引起交通事故而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责任都由行为人承担,其结果是对其适用刑法第133条第三个法定刑幅度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人”的理解

刑法只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字样,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刑法理论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1、这里的“人”只限于先前肇事中的被撞伤者

2、这里的“人”仅指肇事者逃逸过程中致死的其他人。对“人”的这种理解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二次肇事问题。

3、这里的“人”既指第一次肇事受伤者又指逃逸过程中的被致死者

那么,“因逃逸致人死亡”中“人”的范围包括逃逸过程中致死的其他人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将这里的“人”理解为包括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而致死的人在内有一定的道理,但从立法逻辑上分析,显然是太过勉强,是不合适的。理由如下:如果逃逸中行为人没有再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而致死他人,那么按照第二种观点便无法适用该规定;如果逃逸中行为人再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那么这完全是行为人又实施了一个新的、独立于先前交通肇事罪的交通肇事行为,而非刑法第133条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所指的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

二、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的刑事处罚是什么?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1、肇事后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2、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准申领驾驶证;

3、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处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15: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逃逸致人死亡和死亡后逃逸的区别有哪些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要高。一、交通肇事逃逸并致人死亡怎么量刑交通肇事逃逸并致人死亡的,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对犯罪分子可以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处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逃逸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3-28
    286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多少年,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处理事故的费用、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肇事逃逸可能需要负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多少年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最高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如下:1.处理事故费用。死者的亲属为处理交通事故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亦可向责任人主张,但该种主张应按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分担,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交通费按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3.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
    2023-04-26
    296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赔吗,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需要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只会在交强险的限额范围内赔偿,超过的部分需要责任人自行承担。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存在其他恶劣情形的会加重处罚。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赔吗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需要进行交通事故赔偿。而保险公司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部分,由其他责任人进行承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
    2023-06-05
    176人看过
  • 为何逃逸会导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如下:1、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为逃避处罚而逃逸;2、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为了逃避处罚,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而逃逸;3、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损伤特别严重,即使及时抢救,受害人的生命也无法挽救,行为人为逃避责任而逃逸。肇事逃逸情形(一)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二)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三)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
    2023-07-06
    342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是7年以上吗?
    一、逃逸致人死亡是7年以上吗?1、逃逸致人死亡可能会被判处的刑事处罚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车主不知情交通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不属于肇事逃逸。但是知情与否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结合事故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形来判断。若是确实不知情的,那么会按照交通肇事来处理,若是知情就属于逃逸了。二、驾驶员肇事逃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驾驶员肇事逃逸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1、民事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
    2023-04-20
    428人看过
  • 酒驾致人死亡逃逸承担什么责任?
    酒驾致人死亡逃逸承担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赔偿方式如下:1、伤残赔偿金包括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医疗费、住院伙食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辅助用具费、交通费等;2、如果致人死亡的,要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包含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精神抚慰金);3、住院后才死亡的,还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保险公司赔偿交强险后有权向责任人追偿。4、如果是酒驾的话,商业险是不赔的,需要酒驾的人去掏这个钱。除了赔偿之外,酒驾的人还要接受刑事处罚。酒驾撞死人的处罚方式:1、当场死亡: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当场死亡后逃逸: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逃逸后导致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
    2023-08-12
    228人看过
  •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当前,在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条文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挽救其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也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就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的规定。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这里显得非常关键。因此,客观的分析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以及就此类案件如何定罪就显得非常重要。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作为该罪的核心。其潜在的含义是指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
    2023-06-13
    365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承担的法律责任
    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分析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定罪问题,是分析“因逃逸致人死亡”所须面对的最实际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逃逸致人死亡”与相似罪名的区别;二是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如何适用。笔者就这两方面问题展开论述。“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对于《解释》第5条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所作的解释以及《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因逃
    2023-06-13
    370人看过
  • 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法律要求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仅仅是由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救助义务,不及时抢救而驾车逃跑的逃逸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如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医生的玩忽职守出现医疗事故致使被撞者死亡,或抢救期间因其他意外导致死亡
    2023-07-06
    211人看过
  • 怎么处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处三到七年,如果是因逃逸延误救治导致死亡的判处七到十五年。一、肇事后逃逸怎么处罚肇事逃逸的,将承担全部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照规定处以罚款200到2000元,可以并处15天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处大于等于三年小于七年的有期徒刑,如果由于逃逸造成当事人死亡的,判处大于七年的有期徒刑。且被吊销驾驶证,终身不能考。二、交通事故顶罪如何处理交通事故顶罪的处理:1、顶罪者和肇事者应受到处罚。判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有期徒刑七年以上。三、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应判几年如果是肇事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且肇事者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3-06-25
    65人看过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逃逸与交通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区别
    1、定义不同。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现被撞者已死亡或经医疗机构确认死者当场死亡,肇事方逃离现场的属死亡后逃逸。因肇事方逃逸而导致受伤害者没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2、量刑标准不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致人死亡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几个观点《解释》出台以后,因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围限定于原交通肇事中的被害人,使得该问题的罪过形式变的相对简单起来,但由于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情形和刑法理论的传统束缚,其罪过形式仍然是理论研究中的重点。目前国内刑法学界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由故意构成,不能由过失构成.该观点认为肇事人将他人撞伤后,这一行为导致产生救助被害人的法律责任,因逃跑而不履行此义务便构成了刑法上的不作为,逃跑时置被害人的死活于不顾,使得被害人因得
    2023-08-16
    337人看过
  • 无证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无证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应该定义为什么罪
    一、无证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无证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一般指的是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无证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应该定义为什么罪无证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应该定义为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
    2023-06-29
    440人看过
  • 此案是否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告人(上诉人):吴xx,男,26岁,个体司机被害人:杨xx,男,52岁,农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小庆,系被害人杨xx之子案由:交通肇事2001年12月11日17时55分,被告人吴xx驾驶农用翻斗车在320国道超速行驶时,该车车头右侧将行走在公被告人(上诉人):吴xx,男,26岁,个体司机被害人:杨xx,男,52岁,农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小庆,系被害人杨xx之子案由:交通肇事2001年12月11日17时55分,被告人吴xx驾驶农用翻斗车在320国道超速行驶时,该车车头右侧将行走在公路右侧的被害人杨xx撞倒在地。吴xx发现撞伤人后没有抢救伤者,而是畏罪潜逃。杨xx被撞伤后,在场群众当即打了120急救电话,经送往县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19时20分死亡。吴xx于次日凌晨3时20分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公安交警队认定吴xx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事故负全部责任。本案在审理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2023-04-22
    314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法释[2000]33号)第八条第二款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条文释义(罪名解读)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
    2023-04-12
    10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逃逸罪司法解释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4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
    • 司法解释肇事逃逸致死主体是谁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7
      起诉肇事逃逸致死的主体是检察院。《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司法解释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12
      1、第238条第2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致人伤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第248条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致人死亡的,依照
    • 后逃逸,致人死亡,为什么不是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5
      从事情性质上和形式上来说,交通事故本身就不是故意,这是判断的基础依据。即使逃逸致伤者死亡,但主观上并不存在杀人的故意,因此也就构不成故意杀人罪。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你
    • 逃逸致人死亡和肇事逃逸致人逃逸怎么区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2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 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