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和学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作出此项规定,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草案规定,学校应当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相互配合,保证未成年人必要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
时间,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199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天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此次修改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草案从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56条增加到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
草案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草案在总则一章设专条加以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据悉,在法律中这样确认未成年人的几大权益,还是第一次。
针对一些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问题,草案增加了以下内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父母因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依法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为了使未成年人免受不良文化的危害,草案规定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以及网吧、酒吧等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禁止制作和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不良文化产品等作出了新的规定。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草案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依法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并对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等的质量标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问题作了规定。
草案中还写入了很多关于为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内容;电子邮件和信件、日记一起被列为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规定网络不能披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相关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针对维护弱势未成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作出相应规定,在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同时,草案还要求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流浪、乞讨、失去监护等生活无着落未成年人的救助制度,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
草案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主体,草案总则中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构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
学生未成年人发生人身伤害学校要负责任吗
157人看过
-
学校发生欺凌事件学校负全责吗
432人看过
-
学生在学校发生冲突,谁来承担责任?
221人看过
-
突发事件中应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74人看过
-
学员在驾校内学习倒车,发生事故谁担责
207人看过
-
学生突发疾病死亡学校未尽职责赔偿
233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学生在学校发生多人跳楼事件,学校事否责任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05校园伤害事件中的归责原则: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学校的责任是过错推定责任,在发生伤害事件中,学校需要证明自身已经尽到、管理职责,才能主张免责。
-
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发生打架学校要负什么责任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1未成年人在学校打架的,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是否承担责任要看它有没尽到监护管理的职责。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
-
未成年学生在校发生冲突打架怎么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4-08-2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处罚款。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处罚款。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不追究刑事责任,致人重伤的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16周岁,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未成年人在学校开学生练习时摔伤,学校是否需要承担学校的举证责任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18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学校承担过错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的,学校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承担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受害人如果不能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学校不承担责任。这里的区别是: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不负监护责任。本案中,如果门上的
-
学校是否负责监护未成年学生?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41、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一般应是其父母。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