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欠货款的债务人逃跑的情形下,若债务人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数额达到三千元的,即可构成诈骗罪,如果没有上述行为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拖欠货款构成诈骗吗
1、拖欠货款一般不构成诈骗。都有以下解释:拖欠货款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但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应当对其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
268人看过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
419人看过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欠货款玩失踪算诈骗吗
408人看过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欠货款玩失踪算诈骗吗
368人看过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欠货款玩失踪算诈骗吗
299人看过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吗
113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05-09如果是用真实身份,真实的事由进行的活动,不算诈骗行为,应该属于社会上常说的老赖,属于债权债务纠纷,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只有满足下列要件才构成诈骗罪: (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欠货款玩失踪算诈骗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16如果是用真实身份,真实的事由进行的活动,不算诈骗行为,应该属于社会上常说的老赖,属于债权债务纠纷,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但是,如果是用虚构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让对方把货送来有意不付款或者只是少量付款,那就不是欠货款,而是非法占有货物,构成咋骗。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1-29一般不涉及诈骗,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建议和搜集证据,可以报警或者诉讼维权。 诉讼需要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一年以上的法院,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时效: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欠货款跑了对方跑了算诈骗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8如果是以真实身份和理由进行的活动,不是诈骗,应该属于社会上常说的老赖,属于债权债务纠纷,应该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只有满足以下要求,才构成诈骗罪:(一)客体要求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骗取大量公私财产。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四)主观要件诈骗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
-
欠货款跑路算诈骗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02不是诈骗。只是欠款纠纷。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通常认为,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