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工擅自离职如何赔偿损失呢
1、用人单位的损失必须以实际发生为准,对于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救济的债权如拖欠货款,不宜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2、在认定劳动者过错时,应考量损害的发生与劳动者岗位职责之间的关联程度,如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指派从事超出其岗位职责范围的工作而导致损害发生,则不宜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被迫离职赔偿金如何赔
被迫离职赔偿金应当按照经济补偿的两倍支付。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此产生纠纷的,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
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n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n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擅自离职的员工怎么赔偿单位损失
253人看过
-
试用期擅自离职是否需要赔偿损失
255人看过
-
员工擅自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及赔偿方法
301人看过
-
职工粗心损失4000如何赔偿
275人看过
-
公司如何弥补员工擅自辞职造成的损失
411人看过
-
擅自离职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单位损失吗?
395人看过
-
&&&员工擅自离职怎么赔偿公司损失重庆在线咨询 2024-03-23员工擅自离职赔偿公司损失如下:1、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赔偿;2、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用人单位应当举证证明,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具有人身依附性,企业作为劳动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才负赔偿责任。
-
公司擅自离职,员工应该赔偿公司损失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18擅自离职应当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劳动者擅自离职,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立即解除合同不属于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赔偿,并应当按照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一个月本人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
-
擅自离职造成损失员工可否要求公司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9劳动者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者应当予以赔偿;但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
-
员工擅自离职造成损失单位怎样追偿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241、用人单位的损失必须以实际发生为准,对于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救济的债权如拖欠货款,不宜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2、在认定劳动者过错时,应考量损害的发生与劳动者岗位职责之间的关联程度,如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指派从事超出其岗位职责范围的工作而导致损害发生,则不宜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3、在确认过错程度时,要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人员过错与劳动者岗位职责、过错进行全面综合衡量。 4、在确认赔偿金额时,要考虑
-
员工擅离职守导致公司损失,劳动法规定如何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23如果公司想要炒鱿鱼,就必须提供证据,而且这个证据必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同时,它还必须证明,对某些机会性并不一定具有的经济利益的丧失,以及正常的商业交易风险,单位不能同时认定为员工带来的损失。而且,即便认定为损失,也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因此,单位不能同时解除任何员工的劳动合同,除非有法律上的依据和法定程序,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员工也不必赔偿单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