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释放精神病人参考的依据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被杀人者精神病人如何处理
“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因此,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要视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结果而定。
二、特殊人员有刑事责任能力吗
特殊人员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负不负刑事责任,都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精神病打人被打成轻伤怎么办?
应当申请司法鉴定,分别按照以下三种情形处理。
1、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如果经鉴定确认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如果经鉴定确认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罚处罚。
-
精神司法鉴定的参考依据有什么规定
258人看过
-
"依据刑诉法,如何为精神病人提供法律帮助?"
282人看过
-
刑诉法中规定精神病人拘留释放的法律条款是哪一条?
96人看过
-
诈骗罪量刑的参考依据有哪些?
262人看过
-
量刑建议权参考哪些法律依据
317人看过
-
精神病人砍人怎么判刑,法律依据是什么
152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精神司法鉴定的参考依据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4精神司法鉴定的参考依据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包括: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
-
精神病的医疗保障法律依据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14精神病强制医疗法律规定包括如果精神病人实施暴力的行为,危害了公民的人身安全或者是危害了公共安全的情况,鉴定之后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情况,可以执行强制医疗,出具强制医疗意见书。
-
司法鉴定精神病人精神分裂证司法鉴定的依据流程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27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如何处罚,刑法第18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并非一直处于错乱状态而完全丧失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对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犯罪,依照刑法的规定,在其头脑清醒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
2022年精神病人拘留释放是刑法哪一条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2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 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
-
有精神病的人或者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哪些人?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22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