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中一事不再理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当事人不得就已经向法院起诉的案件重新起诉;
第二,一案在判决生效之后,产生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再行起诉。
构成“一事不再理的要件”有三项: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当事人相同”,并不是指当事人名称完全一致,包括当事人通过继受诉讼标的权利义务关系,承受当事人地位后发生的当事人增减情况,包括法定继受情形和约定继受情形等。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当事人的请求权基础无论为合同、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只要其在诉讼中确定了某一种请求权基础及请求对方给付的内容,则不得再以另一种请求权来要求对方予以相同内容的给付。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诉讼请求是建立在诉讼标的基础上的具体声明,在采旧实体法说理解诉讼标的的前提下,具体的请求内容对于诉讼中识别诉讼标的及厘清其范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条将诉讼请求的同一性也作为“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的判断标准。
律师补充:
“一事不再理”原则存在两个例外情形,一个是发生新的事实,在裁判生效后发生了新的事实就可以重新提起诉讼,除了以下几种情况:
(1)
原生效裁判未查明或涉及的事实;
(2)当事人在原审中未提出的事实;
(3)判决生效后获取或制作的,用以证明裁判生效前已发生事实的补强证据;
(4)原审结束前就已存在的事实,当事人应主张而未主张的事实。另一个是当事人撤诉后又起诉的,前诉中当事人主动撤诉,因此,法院并没有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七条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
上诉与公正:如何看待“一事不再理”原则?
435人看过
-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人权的连接
235人看过
-
解读“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
329人看过
-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怎么样规定的
397人看过
-
及时原则如何理解
251人看过
-
如何理解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
377人看过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
2022年一事不再罚原则怎么理解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061、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于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重复处以两次以上的处罚。 2、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
2022年什么叫“一事不再理”原则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5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
如何理解再婚遗产的分配原则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5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均等。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彼此在生活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对被继承人所尽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条件大致相近。均等分配遗产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所取得的被继承人遗产数额比例相同,没有明显差别。但法律也规定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主要是指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以及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
请问一下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怎么理解广西在线咨询 2024-09-171、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于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重复处以两次以上的处罚。 2、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
法院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不受理原则不再起诉,需要重新审理哪些情况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13法院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不会原告的起诉,可以不开庭审理,直接裁定驳回。“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一项古老的诉讼原则,一直延续至今,是指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为了同一的诉讼请求向法院起诉,法院不得再次审理。因为这个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当然就不得再起诉,法院也不应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当事人纠缠不清,造成讼累。法院在接到当事人的案件后,很容易就能够判断案件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