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诉民间借贷时,重要证据需具备哪些
起诉民间借贷时,重要证据需具备以下:
1.借款合同(借款申请书、有关借款的凭证、协议书和当事人双方同意修改借款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
2.担保手续(如财产保证或者证人担保等);
3.贷款保证的物资和财产的凭证;
4.保证人的身份资料,保证人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证明;
5.借款实际用途证明;
6.还款通知书;
7.还款付息凭证;
8.利息计算明细及计算方法;
9.利息计算的依据。
二、民间借贷案一般多久判决
民间借贷案一般六个月内判决。民间借贷起诉属于民事诉讼程序,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般在立案之内六个月内审结。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该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三、民间借贷诉效时间多长可以起诉
民间借贷诉效时间可以起诉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借人需要准备哪些证据材料
382人看过
-
民间借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准备什么证据
50人看过
-
如何认定民间借贷,需要哪些证据
451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举证需要哪些证据,民间借贷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347人看过
-
起诉他人侮辱罪需要具备哪些证据
417人看过
-
打官司需要哪些民间借贷纠纷证据
280人看过
-
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借人需要准备哪些证据材料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26通常情况下,出借人向法庭举示借款合同、借条、收条、银行转账凭证等,便足以证明双方的借贷关系。但是有的借款纠纷中,双方既没有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人也没有向出借人出具借条、收条,甚至出借人向借款人转账的凭据也没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要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包括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可以提供电话录音、短信或是微信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来证明借贷事实。
-
民间借贷起诉需多长时,具体规定有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09民间借贷起诉之后审理时间一般是六个月,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根据法律规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审理时间为六个月,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则审理时间为三个月。
-
起诉民间借贷应当收集哪些证据?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8(1)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2)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欠条、还款承诺书等。 (3)证人证言,可以找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证认证言作为证据,并最好可以当庭作证。
-
重婚罪起诉需要哪些证据,重婚罪起诉需要什么证据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6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起诉重婚罪
-
民间借贷中借款人可以凭据哪些证据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哪些凭证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08最主要的是借条。其次是5万元的支付凭证,如银行转账单等。如果是现金,必须说明现金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